有了生活味 语文好滋味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作者:翁素敏 来源:读写算 2019年14期
  摘 要 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语文观也认为: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要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将语文训练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千方百计地把现实生活引进课堂,为学生创造情境;课外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参与实践。只有在语文课堂中调出了真正的生活味,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有好滋味
  关键词 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H09,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4-0203-02
  生活无处不在,语言无处不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然而,许多的调查和身边的课例反映出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面对作文许多学生无从下手,尤其是写人写事时言之无物;指导朗读时学生情、景难以融合,不能读出真情实感;更有甚者对语文学习丝毫提不起兴趣,索然无味。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生活。也许有的老师认为自己的語文课堂已经色、香、味俱全了,却往往忘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来自鲜活的生活,没有了生活味,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而言还不是绝对的美味。我们应当像《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讲的“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只有这样语文才能好滋味。
  一、以鲜活的生活创设阅读课真实的情境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即便是如今使用了新教材,语文教学还是忽略了生活化的教学意识和生活化的学习意识。现如今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的感官带来许多新鲜和刺激,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忽略了学生身边真实的生活资源以及广阔的乡土优势。将鲜活的生活带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去,使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情境设置的一大艺术。
  笔者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学到“珊瑚”的句子时,出现了以下一个小片段:
  师:多美的珊瑚啊!除了书上写的这几种,你觉得珊瑚还会像什么呢?(课件出示6幅各种形态的珊瑚图,
  生1:它还像成熟的枇杷。
  生2:有的像节日的烟花
  生3:有的像向日葵,十分漂亮。
  生4:有的像一团团雪白的棉花。
  师:是啊!想象比知识更重要。那你们能把珊瑚的美读出来吗?
  可是,第二天到另外一个班级试教时,意外发生了,当学习到“珊瑚”句子时多媒体出现了一点状况,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珊瑚姿态的图片无法显示。情急之下,只好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见过的珊瑚进行说话训练。
  生1:我家鱼缸里就有珊瑚,它像女孩头上的一根根辫子。
  生2:我在海洋馆里见过真正的珊瑚,它像拉拉队员手中的彩球,还能飘动呢!
  生3:我没见过真正的珊瑚,不过我看过珊瑚艺术品展览,有的像节日的礼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生4:我体会到珊瑚是可爱的。
  生5:有趣的。
  生6:神奇的。
  师:(因势利导)那就把你们心中那有趣的、神奇的、美丽的珊瑚读一读。
  这时,学生有的做着动作读,有的摇头晃脑起来,不仅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还读出来自己独特的感受,语言的情感在此刻表现得富于灵气与特色。有了生活经历的启迪,他们将活生生的珊瑚带到了课堂上!正如前苏联审美教育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说的那样:“这不是单纯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活跃的直接感情。”在这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饱含着亲身的体验与激荡着情感的情境中进行思维拓展和朗读指导,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有了上一次的前车之鉴,笔者在上选读课文《我爱家乡的杨梅》时,就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在杨梅之乡的优势。
  老师给学生发下刚刚采来的新鲜杨梅,要求看一看,尝一尝,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手中的杨梅与课文中描述的是否一样。
  生:家乡的杨梅味道美极了,又酸又甜,真好吃!
  生:我们的杨梅和书上描写的一样,圆圆的,毛绒绒的小刺,吃到嘴里,舌尖舔到小刺,感觉滑溜溜的,真好玩。
  生:书上说“杨梅吃多了,连豆腐都咬不动”,的确是这样,我们家就是种杨梅的,我知道。
  生:每到杨梅成熟时,我还陪爸爸妈妈一起摘杨梅,摘杨梅也有讲究,书上没写出来。
  师:是吗?那老师就把摘杨梅的讲究和摘杨梅会发生的小故事留给同学们课后写一写吧。

相关文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新疆防雷减灾工作行政执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