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的指导策略

作者:读写算 字数:读写算

  摘 要 小学中年级段的习作训练是从第一学段的写句子、写片段向写成篇的文章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的学生虽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但是大多不太会运用,也没有留心观察的意识,写出的文章缺乏生动具体的内容,而且对写作缺乏兴趣。因此教师的习作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明确目标引方向、根据范例学方法、片段训练巧过渡、留心观察有素材、评改展示见自信等方法能有效解决面临的问题,让学生踏踏实实走稳这个过渡阶段。
  关键词 习作教学;指导策略;小学中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069-02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的位置,它不仅是重点,还是难点。而中年级的习作教学是从写话向习作过渡的重要阶段,既提升了低年级写话的要求,又需要为高年级更加熟练地写作打好牢固的基础。因此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中年级习作教学一直都是中段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中年级习作教学的简析
  在此之前,很多教师也做过尝试,如,重视指导,作文当堂完成;加强阅读,丰富语言积累等等,这些对于提高中年级习作教学效率有着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分析现状,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习作兴趣缺失
  首先,学生初次接触,教师期望值过高。一说起作文,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畏难情绪,不是怕教就是怕写。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对作文还比较陌生,虽然在前两年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词语,但因缺少好词佳句的运用能力,往往很难写成教师期望的样子。教师们为了能让孩子们写好就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修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打磨了写作的积极性。其次,习作内容与实际脱离,缺乏亲身体验。据了解,像写家乡的风景、环境保护方面的作文时,很多孩子就缺少实地参观、观察了解,写出的文章没有真实性。最后,习作的评价方式单一,“等”“第”加评语的形式较为常见。虽然有时也会有习作分享交流会的形式,但评价的语言却大体相同,对差异明显的学生个体而言,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高,不利于兴趣的激发和习作能力的提升。
  (二)方法指导缺少
  平常的作文教学指导大致为“写前指导,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和“写后评改,解决写得如何的问题”两个方面。而对于怎么写却常常是处于疏忽的状态。比如,现在人们常说作文要注重指导,课堂上指导好就当堂动笔完成,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实是没有多少人会深入指导该怎样写的,只不过是给了学生课堂上写作文的时间而已。因此,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手舞足蹈,一阵忙碌后,学生仍然是一头雾水,寥寥几句就写完一篇文章的现象。
  (三)达成目标不明
  关于习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也有着明确的要求。但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到底在各个学段要达到什么要求,多数教师不够明晰,甚至感到茫然,在小学中段,最普遍出现的问题是拔高习作要求。
  二、中年级习作教学的指导策略
  鉴于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近一段时间以来笔者一直在不断探索与实践,做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目标引方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师上课都只关注当下要上的每一课的小目标,对学科的课程目标表、学段目标的认识比较模糊。笔者认为要上好中段的习作课必须要明确学段的目标乃至学科的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明确指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这一学段,新课标要求“不拘形式”,笔者的理解是它主要考虑到中段学生特别感性的思维特点,以及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写作,要注意培养习作兴趣。但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是不能不关注“形式”的,在备课、指导、讲评等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做好围绕一个意思表达,并做到要有初步的篇章轮廓这两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做到“内容写清楚”。此外,这一学段还是学生习作的起步,也是萌生个人文风的开始,可以说真实二字就是对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只要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没有好词佳句,平平淡淡的也是合格的,所以教学中切记过多地要求字数,要求语言优美。
  (二)根据范例学方法
  中年段的学生处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巧用范例做引导,是提高学生习作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掌握写作方法,最终实现自我创新。
  (1)借鉴课本中的范例进行仿写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习作老师,很多课文都具有代表性,是写作的最佳范例。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加以点拨、引导。把学生的写作指导渗透到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去,通过扎实开展阅读教学,强化学生的写作。有了课文的铺垫,学生写起来就会轻松很多。比如,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围绕关键句具体描写了“风、水、动物”是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先确定关键句,然后找出文章是怎么围绕关键句写具体的。学完课文时,教师出示小练笔:你還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着课文的样子写几句话。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种作文的表达方式,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就出现了。学生有范本可依,有章法可循,写起来自然能有感而发,得心应手。
  (2)教师下水文适时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教师写下水文其实是对习作教学内容进行熟悉的过程。不仅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这些内容更靠近学生的生活现状,能在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借鉴,拓宽他们写作的思路。如,在新学期的春游活动习作前,笔者先写好了下水文《四月游西湖》,有了自己的下水写作的经历,作文指导时,更有把握,针对性更强。学生们也能快速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做到了详略得当。同时也知道了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可以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知道了写作要大胆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有个性。此外,下水文的形式还可以根据某次作文的重点和难点拓宽到写几个片段或仅仅是列一个作文提纲等。

相关文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新疆防雷减灾工作行政执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