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力的培养

作者:读写算 字数:读写算

  摘 要 从能量的角度定义,学习力是人的生成、生长和发展,是人具有的饱满生命能量与活力。教师应把握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剖析影响初中生学习力发展的因素,探究初中学生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和学习创造力提升的途径和有效策略,构建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于“学习力”提升的课程形态,培养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学生群体。
  关键词 科学探究;生活;规律;学习力;教学理念;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B031,B0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057-02
  教育的目标是从知识的获得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和学习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形成优秀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益的。1965年美国人佛睿斯特将一个学习者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综合体现称为“学习力”,它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一个人学习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一、物理学科特点,是促进学生学习力发展的要素
  (一)认知主线是学生学习力发展的方向
  苏科版物理以物质篇、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篇、能量篇向同学们逐层递进呈现,在学生感知大量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充分应用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法等物理研究方法,逐步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在学习光的反射之前先让同学们学习平面镜成像知识,又如,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在观察和辨别的过程中让学生有了意外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欲望,符合感知、领悟、积累、运用、形成的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观察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联系生活是学生学习力发展的出发点
  生活实际是物理学科的源头活水,物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人们从喉咙处声带的振动、桌面上纸屑的跳动、发声的音叉将水溅出这些生活实践中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又如人们在中午时脚在沙滩上和水中的感受是海滩热而水凉,然而傍晚时分脚在沙滩上和水中的感受却又相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顺理成章地提出探究课题,从而得出了“比热容”的概念。这些生活实例告诉人们物理来源于生活,要细心地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感受生活化的物理,最终让物理走向生活,在观察、反思、总结的活动中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家庭电路》后,大家可利用物理學习中对电路故障的判断和排除方法检修家庭电路,又从公式w=Pt中可知通过减小用电器的电功率、缩短用电时间等方法可以节约电能,从而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物理价值。
  (三)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力发展的途径
  物理现象的成因大多数是物理学家通过无数次实验才发现的,可见实验探索是人们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探究物理规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不仅安排了大篇幅的实验探究活动,还编排了许多小型的、简易的、能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课外小实验,并且将教师演示实验向学生实验、将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过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愿学乐学,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科学态度。
  如在学习流体压强的时候,笔者拿出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将球放入漏斗内,此时将漏斗倒置,乒乓球就从漏斗内滚出,这里用力对漏斗嘴向乒乓球吹气,却发现乒乓球反而没有掉下来。学生们都对这一实验现象惊呆了,此时笔者的一声询问必将惊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索都激发起来了。在探究液体压强时,笔者让学生将保鲜塑料袋套在手上然后慢慢地伸入水中,学生们感受深刻又兴奋异常,,在实验探究的体会中归纳总结得出了液体压强的一些特点。又如在探究大气压强前,笔者布置了一个课外小实验,让每位同学回家后找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向瓶内倒入少许开水,轻轻晃动几下,然后将热水倒出,用瓶盖拧紧矿泉水瓶,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瓶子的变化。一个在生活中随手可取的器材在这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学生在听着矿泉水瓶发生形变时发出的“噼叭”声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引导着学生去探索物理殿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鼓励着学生不断地去发现、创造,在培养学习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优化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重要保障
  (一)注重情景设置,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首先教师要注重物理情境的设置。如在学习摩擦力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拔河比赛的情境,让同样人数的男同学和女同学进行比赛。在大家一致公认男同学会赢的时候,笔者在男同学所在的水泥地面上撒了一些沙子,结局令人惊讶。同学们在寻找原因时开始争论、求知,兴趣提高了,学习投入了,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些巧妙的实验活动进行新授知识的引入,对于一个处于青春期好动的初中学生来说,亲自感受很容易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共鸣。如用制作一个“土电话”来感知比较声音在固体和气体中的传播性能;利用小试管在盛水大试管中的“爬升实验”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利用“人推墙壁,人反而后退”来感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又如利用“静电感应起电机”来模拟雷电的形成,当起电机的两个莱顿瓶在积累了大量的电荷时发生尖端放电而发出“啪啪”声音和闪亮的电弧时,同学们惊呆了。这些简单的实验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推动着学生的探索,学习动力形成了。

相关文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新疆防雷减灾工作行政执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