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趣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数学中的“趣”,应是探寻知识和积极思考的自然融合、完美的统一。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用数学的魅力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愿学、爱学、善学和乐学的境界。
  关键词 情绪调动;巧妙设计;灵活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185-02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普及,本校“326激趣灵动课堂”教学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激趣”教学策略,可以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会得到进一步激发,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但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大部分教师对激趣教学感到无处下手,或只注重课前激趣导入,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反映在课堂中就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讲多少,学生就学多少,缺少主动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开发和训练,做题时不会灵活变通。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好坏,而教师激发学生兴趣除了自身高超的教学艺术外,还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当前对旧知的掌握程度,选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愿学、爱学、善学和乐学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和培养。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课前激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是积极接纳或主动参与的心理倾向,在学习中表现为主动获取知识,是培养、开发思维的重要动力。课前利用“逗乐”“做游戏”“脑筋急转弯”等活动可以消除上节课带来的疲劳,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当前的学习之中来。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课前笔者问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老师买了一张彩票,中了奖,去领奖却不给兑奖”。同学们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缘由。这时笔者神秘地告诉他们答案:没到领奖的日期哦。这时全班一片哗然,但学生注意力马上转移到笔者的问题上来了,笔者顺势导入新课:“假如这次的中奖率是,那么王紅买10张彩票,会中奖吗?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揭开其中的奥秘。”再比如,有一次,上课前笔者发现同学们很疲劳,于是提议大家做游戏“梅花朵朵开”。虽然游戏占用了课堂的3-5分钟,但学生情绪得到进一步调整,使得后面的课堂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中,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二、课中根据不同授课类型,巧妙设计激趣环节
  数学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相对枯燥、乏味的学科。其实这是对数学的一种误解。数学不只是让机器算算术这么简单,数学是人们头脑中看事物的方式。数学来源于生活,尤其小学数学知识更为贴近生活。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一定要让学生无论是思维上还是行动上都要“动”起来。
  ①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
  如果教师没有在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下就急于传授知识,那这种知识只能使人被动接受,囫囵吞枣式地理解,带给学生的是学习的疲劳。比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关系,笔者就问:“从字面上看,‘积’字比‘和’字多了什么?”学生说:“多了一撇一点。”笔者乘势说:“‘积’的这一撇一点就像给‘和’多了两只脚,有了这两只脚,‘积’是不是就比‘和’跑得快了?”学生都笑了,都异口同声说“是”。“那乘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学生七嘴八舌说开了:“乘法比加法计算起来更快”“乘法就是加法变过来的”“乘法就是加法,只是多了两只脚,比加法计算起来更快、更简便!”最后在愉悦的氛围中由学生总结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这样一则故事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兴趣大增。
  ②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探索的意识
  小学生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情绪易受外界影响不稳定,意志力也相对比较薄弱,情趣容易变动。针对这一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要想让学生注意力持久,就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利用教具、学具动手操作演示,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笔者事先布置每人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板,然后让学生用这两个三角板拼成学过的图形。有的拼出了正方形,有的拼出了长方形,有的拼出了平行四边形等。这时,教师让他们观察原三角形的底和高在所拼成的图形中承担了什么角色?而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验证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学过的图形。这样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的知识在头脑中记忆会特别深刻而持久,而且还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亲身感受的体验。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小学生很难理解“速度和”,教师创设了这样的场景:让两位同学分别站于讲台两侧,每步跨出时间代表一小时,每步距离为各自速度,演示两人相遇的情景。这样既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清了相遇问题的条件和含义,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④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有效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数学内容有些相对比较抽象,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毕竟有限,构思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抽象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如,本校马越老师在讲授《鸽巢原理》时利用希沃软件制作课件,让学生把5支铅笔放在3个铅笔盒中,看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学生通过用手拖动铅笔课件放入铅笔盒,具体摆一摆,既直观又面向全体,极大地启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整节课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电子白板直观地呈现出来。
  三、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后练习巩固,力求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学生乐意自觉完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小学数学中所涉及到的概念虽然很多,但这些概念都有一定的现实生活基础。而计算方法及几何图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大部分教材内容吸收了生活事例,为学生建立了“生活——体验——数学”的认知结构。如,六年级下册在学完《正数和负数》后教材出现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或体重,以平均身高或体重记为0,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不但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开放性的题目,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知识的空间,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中安排的《综合与实践》积极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这样既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用数学的魅力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愿学、爱学、善学和乐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陈建红.农村中小学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5):75-78.
  [2]冯艳平.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六性”[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4):52-53.
  [3]于清华,张文利.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89(9):143-144.

相关文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新疆防雷减灾工作行政执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