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心理健康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健康心理,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打造一种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并配合良好的心理指导,以便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使课堂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 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184-02
  教育是一种交往,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与沟通,利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交往,它更偏向于师生之间精神与心灵的沟通与互动,注重强调个体心理、人格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及技能的发展在小学时期处于初始阶段,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为学生夯实稳固的健康成长基础,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调动兴趣和提升学习效率。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注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运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专业知识和激发智力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学生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全面性发展。
  一、适当进行指导,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在刚开始接触课堂教学的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很容易在学习和理解上有一些难度,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摆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上。教师要更新以前不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创新注入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深化教学内容,让学生便于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丰富教学内容的形式。
  比如,在《圆》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用一个习以为常的问题作为教学导入:“为什么汽车能够平稳快速地行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复“因为车轮是圆的”“那为什么圆形的车轮能使得汽车平稳快速地行驶呢?”这激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继而顺势指导学生学习课本,引导学生知道“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主动挖掘知识,随后再利用学习来的知识来回答“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参与问题的兴趣,使其在求知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满足感,便于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的欲望。
  二、丰富课堂内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因为学生们所处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加上每个学生受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截然不同,所以他们遇见问题和困难时思考的方法过程也迥然不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同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多方面、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比如将直观形象、图文结合、动手操作等方法应用到教学内容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学生根据所学的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依照个人的作息制作时间表,,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可以共同分享个人绘制的扇形时间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有关的扇形统计图知识点,而且体会到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健康生活的教育理念。
  三、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自信心能发掘人的潜能,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时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孩子由于某种因素学习起来很困难。例如,在课堂学习中有问题不敢举手问;知道答案也从不敢举手发言,是因为害怕出错。时间长久地积累下来,会造成学生丧失对学习数学的趣味,也可能会引起学生反感数学的心理。若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此类学生,教师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帮助不同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习惯,要更多使用评价的激励性语言,多鼓励学生的进步,减少批评,并且要擅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四、增进师生沟通,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学生敬仰和接纳教师的关键是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个教师,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教育。交流的有效性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和谐的基础。笔者之前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成绩在班里也落后些,笔者也曾询问过他有关的数学问题,他也闷不做声。于是,笔者以一个朋友的身份采取轻松的话题与笔者交流,逐渐地他打开了心结,在遇到相关数学的难题也能够和笔者交流,数学成绩大有进步。可见,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要限制于教学内容、课堂、成绩等,更多可以转变为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兴趣爱好等话题。有些不愿和教师交流的学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在学生的心里一直是嚴格凶狠的教学态度,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距离感和恐惧感。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模范,也是学生的亲人和朋友,只有师生之间一条心,才能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五、提升自身修养,增强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就更应该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师,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要获得身心上的安全感,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逐渐地学习和应用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获得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新的教学目标,要更积极地调配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师的言行举动,对学生起到长久的影响作用,而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行为举止,无疑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体现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典范。教师的高尚师德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起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不但要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继而要用健康的品格去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感受健康良好的心理教育。
  六、优化教学评价,发挥语言积极作用
  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恰当的评价对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提倡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发挥教育的平等与公平性原则,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引导和鼓励,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表扬和鼓励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避免直接用“很好”“很棒”等概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而要有针对性,比如“你的错题整理的很好!”“你听课的状态很棒!”“你的进步很大!”等等。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情感感受,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开展学习和生活活动。
  总而言之,小学时期是每个学生的成长关键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故而他们的心理变化很容易被干扰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依照每个学生的特点努力寻求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达到优化,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芳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管窥[J].教书育人,2017(13):34.
  [2]赵文静.试析小学数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133.

相关文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新疆防雷减灾工作行政执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