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世界,别样的精彩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基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是否有效定然也是看是否基于学生的发展,是否具有生命力。依学情而变,基学生而教,同样的世界,别样的精彩,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是教师们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例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178-02
  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学科教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新课改下,作为小学教师应把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放在教学之重。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加减法》一课教学为例。
  [情境启示]
  有天中午,笔者发现教室书柜里的书乱得很,就请俩孩子帮忙整理,自己则忙着改作业了。等改完作业过去一看,书理得可整齐了,那是一种别样的整齐:书脊(含有书名的那一侧)一律朝里插,而能翻开的一面则朝外。于是笔者问孩子:“宝贝啊,为什么把书脊往里插?”孩子答道:“老师,这样方便,反过来有时候放不进去的,你看。”说着演示了起来,果然如此。
  成人为何要把书脊放在外,那是为了便于找寻自己需要的书,而一年级的孩子不认字,书脊上的书名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在整理书本时,只是考虑便于整理,而非为了便于寻找。这让笔者不由想起教育工作者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色彩,忽视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那么怎能成功地教育孩子成人?如果在设计学案前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那么怎能呈现出精彩而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一切基于学生”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立足于学生、基于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在新课程下,教师有必要对于自己现行的教学行为重新审视,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发现在此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是轻松愉悦而富生命力的。下面以《5以内的加减法》为例,谈谈笔者教学收获的精彩。
  [实践与反思]
  课前,笔者对本班42位学生进行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测试,每位学生计算10道题,时间不限,发现正确率在95%以上。这说明一年级的孩子对于10以内的加减计算已不陌生,有的孩子还能计算20以内,甚至是百以内的加减法。对于这样的学情,教师还要教什么?学生还想了解些什么?学些什么呢?
  笔者认为,学生看似对这些知识掌握得不错,实质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计算也只是机械地模仿和記忆,对于加、减的历史起源、意义、本质内涵以及算理都是理解不透的。故而,这节课的定位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加、减的历史起源,丰富其本质内涵,理解算理,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技能。部分教学实录如下:
  第一层次的教学:渗透数学史,激发学习热情。
  用故事《加减法的由来》设疑激趣。故事大概:“古时候没有加减法,商人们做生意时就特别麻烦。但他们很聪明,发明了最原始的加法和减法。比如他们出售一瓶酒,就会在他们的帐本上画一道‘-’,等到所有的酒都卖完了,他们就会一个一个清点‘-’的个数,从而得到他们的销量;如果他们要购进一瓶酒,他们就会在帐本上画一个“+”,过后,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他们的采购量。慢慢地,这种最原始的记号就演化为现在的加号和减号,加减法也由此产生了。”这部分数学史的教学,本不是教材所教授的内容,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很感兴趣。通过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学生了解了“加”和“减”的产生,本是因生活实际的需求而产生的,并通过人们长期的实践积累而逐步形成“+”和“-”两种符号,它有着一定的思想内涵。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一个数学符号的产生和推广要经过长期的、多方面的实践和论证,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更让学生明白数学是和人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它来源于生活,又用于实际生活。
  第二层次的教学:丰富感知材料,充实知识内涵。
  教师出示算式“5-2”,让学生举例说说“5-2”的意思。学生举了很多的例子。如:
  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掉了2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
  我削了5支铅笔,断了2支,还有几支可以写的?
  教室里有5盏日光灯亮着,关了2盏灯,还有几盏灯亮着?
  我们小组有5个小朋友,有3个女小朋友,有几个男小朋友?
  ……
  追问设疑:这些题目为什么都可以用“5-2”来表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学生数学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其数学素养的提升,良好的数学素养也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而观现在的学校教学,特别是初、高中的数学教学,为了应试多多少少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那么这些初入学的孩子呢?小学阶段没有升学的压力,这个时候不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更待何时呢?所以作为一个启蒙阶段的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
  上面环节的教学,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得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从而在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寻求相同的问题表征:都是从“5”里面去掉“2”,求还剩下多少?即从一个数里去掉(或分出)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就用减法计算。从不同的表面现象中寻求问题的内涵,培养了学生数学意识。
  同时,“5-2”是算式,是一种数学符号,通过多样化问题表征的举例,丰富了“5-2”这种符号的内涵,不仅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减法的本质意义,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独特的简洁之美。寥寥几字,囊尽天下之事,这正是数学魅力所在。
  第三层次的教学:多角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刚才我们举了实例,都知道了“5-2=3”,可草莓班有个大憨小朋友,这天老师给出了一道计算题“5-2”,他就是想不出等于多少?小朋友能想个办法告诉他怎么来想“5-2”等于几呢?

相关文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新疆防雷减灾工作行政执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