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段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学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学生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与生活常识的积累方面产生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务必肩负起教好数学并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重任。但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很多学生却难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与热情,导致教学效率偏低,教学效果较差。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笔者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中段;高效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125-02
  众所周知,小学学校按照年龄与学段将学生分成小学低段、小学中段与小学高段。小学低段为入门阶段,小学高段为提升阶段,而小学中段则承担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职能,教师所选择的教学策略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低段教学内容的回顾以及与高段教学内容的衔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现实生活、提升思维能力、完善课堂体系四方面入手,并以此为达成高效教学目的方法。
  一、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却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为教学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一味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书面成绩,但将目光放长远,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上看,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牺牲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学习过程的抵触情绪,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师想要让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形成高效教学的局面,就需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
  例如,教师在执教《面积》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让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在课前,教师使用“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制作一个可动的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教师操作课件,将长方形与正方形分割为等分的、已知面积的小正方形,再将这些小正方形组合成为大正方形与长方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面积公式:面积=边长(长)×边长(宽)的推导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合理地利用了学生对于动画这一要素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点转化到数学知识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再如,教师在执教《时、分、秒》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通过时钟指针判断时间的方法后,,随机拨动教具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说出教具时钟上所显示的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抢答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学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现实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且最终会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利用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紧紧围绕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时以现实生活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进而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建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当中解决问题的技能。
  例如,教师在执教《四则运算》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新学期伊始,学生去商店中购置学习用品”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为学生分配顾客与收银员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地完成购物过程中的付款与找零,同时要求扮演收银员的同学准确地计算出物品的单价与总价。在一轮角色扮演过后要求学生交换角色,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重复的过程中学会四则混合运算当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中,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只能在听讲过后进行练习。在此教学模式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三、引用思维导图,提升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是无需争议的事实,但他们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同样是事实。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吃透教师讲授的内容,也难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用思维导图去改变这一现状,让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思路与思维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串联知识点,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
  例如,教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内容时,为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教师在最左侧写下“四边形”,由此向右延伸出“平行四邊形”“梯形”两条线,并根据这两种图形的四边关系去引申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四边形吗?”生答:“由四条边组成的图形为四边形。”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两种四边形,他们的四条边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便能够根据观察的结果回答教师的问题“平行四边的两组对边都是平行的,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准确地认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向学生普及这两种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再如,教师在执教《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可用同样的方式,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让学生结合三角形特性的相关知识点,去思考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将两个三角形组合,形成平行四边形,进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能够迅速吸收教师在课堂上传递出的内容,进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由于教师向学生介绍了这些平面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程度被提升,对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
  四、提升备课质量,完善课堂体系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阵地,教师是否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备课工作,与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换言之,高质量的备课工作是教师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不仅不重视备课工作,甚至将备课工作视为一种工作负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难以提升。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做足准备工作,为学生带去更加精彩纷呈的课堂。
  首先,教师需要备好教学内容,通过不断挖掘教材内容,精准地定位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并合理地使用教辅书籍、互联网等工具,寻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也要向优秀教师取经,活用他人经验与自身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不仅如此,教师也需要在备课时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考虑在内,确保优生“吃得饱”,相对较差的学生“吃得上”。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备课过程中逐步完善教学流程,让数学课堂更有设计感。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形成高效教学的局面。首先,需要教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次,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认识生活;再次,需要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知识框架,提升思维能力;最后,需要教师不断提升备课质量,为学生带去更加精彩的课堂,让学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先龙.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探索[J].学周刊,2017(17):130-131.
  [2]许海燕.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高效策略[J].数码设计,2017,6(10):188.
  [3]郑春萼.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8):109.

相关文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新疆防雷减灾工作行政执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