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众多研究均证实“兴趣”是培养小学生思维及提升其个体素养的关键,更是保证小学生可以有效学习的基础与前提。就当前阶段小学生学习现状开展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缺乏注意力以及理解能力较差是众多小学生存在的普遍现状,不仅无法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而且阻碍了小学生个体素养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当前阶段小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强化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其注意力和理解能力。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探讨趣味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发挥趣味教学法的优势强化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其理解能力。
  关键词 趣味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089-02
  就趣味教学法而言,其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完美融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手段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就其学习积极性进行强化并提升教学有效性。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表明,此种教学模式在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及提升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下面笔者结合教学从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是开展课堂教学十分关键的部分之一,课堂导入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课堂导入不难看出其实质就是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是实现教学目的之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效果,关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用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进一步吸引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与保持,继而小学生可以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参与至课堂教学,再加上教师的有意引导,其学习效率和有效性会大幅度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用课堂导入时需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将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核心,在确保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具有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作用的同时还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如此方可为后续深入教学夯實基础,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好铺垫。
  如教学“分数”的有关知识点时,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抽象性知识对小学生学习造成的恐惧感,教师可利用小学生熟知的故事情节制作教学导入。利用故事情节开展教学导入不仅可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将原本抽象的教学知识形象化,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质量的强化。“同学们都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暖羊羊制作了一个青草蛋糕,她想要与慢羊羊、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一起分享这个蛋糕,于是将青草蛋糕分成了5份,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品尝到一份青草蛋糕了。”此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分成5份(有大有小,不平均)让孩子们说说“如果你是喜羊羊,你会怎么分?”学生交流认识到这样分“不公平”,因为不是平均分的,接着按照学生刚才的想法,再演示——平均分成5份。“这下公平了,现在他们可以吃蛋糕了。吃蛋糕时喜羊羊问了一个问题:我们吃的蛋糕与整个蛋糕是什么关系呢?在数学中怎样表达二者的关系呢?同学们想不想帮助喜羊羊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精心计趣味性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通过故事情节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故事中的问题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可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由此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均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相应增长。
  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均相对较强的基本特征,所以小学生学习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再加上小学生学习能力受认知水平和心智水平的限制,所以其理解数学知识时往往比较浅显且片面。由此可见,强化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难题。换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确保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兼顾对其个体学习能力的强化,只有如此才可从根本上来提升小学生的个体素养。动手实践活动凭借其自身优势不仅可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小学生经历进一步分析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对于小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个体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如教学“克与千克”的有关知识点时,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备好食盐、大桶醋、糖块、苹果、香蕉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鼓励学生猜想哪些物品的计量单位是“克”、哪些物品的计量单位是“千克”,并猜想“克”与“千克”二者存在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不要着急公布答案,可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实践验证答案的正确性。教师负责引导小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向和深度,如香蕉、苹果要单个称重后再整体称重,通过单个水果和多个水果的重量来理解“克”与“千克”二者的大小关系与具体换算关系等。此种实践活动通过小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过程不知不觉地营造了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小学生主观能动性被调动的同时其求知欲会相应增长,然后通过自主动手实践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其知识学习更加全面且深入,有利于其个体学习能力和个体素养的强化。
  三、巧设练习,增加趣味
  练习是任何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生巩固、消化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可进一步帮助小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由此可见有效练习的重要性。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提升对数学练习的重视程度,并以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主要依据制定练习内容,不仅要确保练习内容的科学合理性,而且还需兼顾练习的趣味性,避免传统“题海战术”等枯燥练习形式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可结合小学生好胜心理和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制定课堂上的个体比拼类练习活动,既保证了练习活动的趣味性又可将练习活动的优势充分发挥。也可反其道而行之,让小学生以某一阶段的所学知识为依托编制练习题目,让小学生之间互相作为出题者和题目解答者,一改以往教师利用练习题考核学生知识学习状况的单一练习形式。此种练习形式不仅具有趣味性优势,而且学生在出题和答题的过程中均是对其掌握知识的具体考核,可兼顾学习性目的,一举两得。
  如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后,教师可应用课堂比拼的形式达成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师提前准备小学生感兴趣的奖品,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出位置与方向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单独作战并以个体成绩统计小组成绩,回答最快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并赢取奖品。在此练习过程中学生受好胜心的驱动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由此可实现全员锻炼的目的,避免了小组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出现。再比如教学“小数乘法”之后的练习,学生需要进行运算方可得出答案,因此教师可选择让小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以不记名的形式在小组内打乱顺序交换答题。首先,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知识才能结合知识设计问题,由此可做到对其学习知识的第一次强化。其次,小学生存在思维方面的差异,所以在相互交换答题时可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考察,可将其视为对所学知识的二次应用和巩固,从而让学生学习更加深入且全面。
  四、结语
  综上,为了解决当前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较低的现象,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就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鉴于此,本文提出几点应用趣味教学法的建议,希望可以借助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其个体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霞.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中华少年,2019(19):55.
  [2]王丽媛.基于趣味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9(11):15.

相关文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新疆防雷减灾工作行政执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