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息技术与生态教育的深度融合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作者:马宁 来源:读写算 2019年23期
  摘 要 生態文明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可以在努力获取生态知识同时,及时地改正自身不良的生态行为。
  关键词 生态文明;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R857.3,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20-01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了保护和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解决很多生态问题,比如,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环境污染等等,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可以在努力获取生态知识同时,,及时改正自身不良的生态行为。
  一、信息技术可充分激发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探究世界的求知欲。作为一线的一名教师,笔者也希望能够牢牢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内容。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课上添加一些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比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可采用一些与课堂知识背景相关的视频导入,使学生可以很快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会涉及一些野外调查实验,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可以让学生使用一种叫NB的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通过这种软件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代入感,提高实验安全性的同时,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使学生获得动态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生态知识生动化
  生态学中有许多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很难想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如果可以利用课件把生物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展示出来,从而将枯燥,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实物,扩大了生态教育的学习范围,还能比较直接地接触到时代久远的生物和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和生理现象。
  三、信息技术对生态文明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内容,建设高中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网站,抓住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律,充分发挥其特性,把它的优势展现出来。通过网络技术处理,校园内传统的教育方式,如,校报,宣传栏等都可以移植到网络上,并且可以有更精彩的形式,呈现体现内容的层次性。校园网也可以成为高中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浏览网页新闻,获取生态知识。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
  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德育,一味地说教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生态文明的实际应用知识,比如,对漳江水体污染的调查,红树林湿地的保护的具体措施等等,增强学生改变家乡,报效祖国的情感,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惜资源。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音像效果,为学生创造一个与教学相适应的情景,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自觉的接受熏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克隆技术时,可以把维尔穆特培育克隆羊多利的过程制作成动画,让学生再一次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险,坚持真理的精神,从而激起学生们将来报效祖国的期望。
  通过上述手段,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生态文明教育深度融合在一起,可以帮助老师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局限性,拓展学生未知生态学视野,降低学生理解生态知识的难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在课余时间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使得教学形式由单一、单调,走向多样化和趣味化。
  参考文献:
  [1]周洪宇.让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4(10).
  [2]李运林.论教育与信息·信息技术——四论“信息化教育”兼解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3(03).
  [3]赵慧臣.教育技术创新的本质和方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12(01).
  [4]王延法.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8).
  [5]翟丽艳.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7(03).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