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点滴体会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作者:杨春玲 来源:读写算 2019年14期
  摘 要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将理解语言与积累語言的训练融为一体,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体会,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4-0179-01
  在课堂上训练朗读时,笔者常发现往往只有那几名优秀学生举手,大多数同学或假装低头思考,或看书,就是不敢直视老师,唯恐被点名朗读。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笔者尝试开展教学探索。
  一、施以恰当评价,树立朗读信心
  (一)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亮点。当学生的朗读不尽人意时,教师从其他方面给与鼓励诱导:“你真有毅力,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好了!”“你很勇敢,能在这么多同学面前大声读书!”“你读得很认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今天你能大胆举手,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期待与爱意,就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鼓励和表扬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它们对学生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有了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新鲜感,给学生美的享受。就赞叹语而言,也不能一成不变。当学生朗读十分出色时,教师可以充满激情地评价:“你读得真精彩,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都跟你学。”“你的朗读,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听了你的朗读,我也好想变成小水珠躺在圆圆的荷叶上享受啊!”等等,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中,成功的喜悦一定会充满孩子们的心房。有时,教师还可以用体态语来评价: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和点头,或者开展评比活动:奖励一颗星、一朵花、一支笔等,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些都能让学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三)评价要恰如其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鼓励,不能毫无根据地表扬。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支出不足之处。如学习《棉花姑娘》一课第一段时,有位同学读“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一句时,“多么盼望”没读好,我就会提醒:“看来棉花姑娘的病并不严重啊!”当他有进步时,我又说:“嗯,我听出来了,棉花姑娘的病挺严重的!”读得很好了,我表扬:“听得出来,棉花姑娘的病很严重,她很着急找医生!”同学们禁不住送上热烈的掌声。
  二、巧设课堂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朗读教学在继承传统教学中某些成功经验的同时,要重视多媒体的应用,提供实践活动的素材,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例如,教学《荷叶圆圆》一文,课件展示了一个美丽的夏日荷塘,躺在荷叶上的小水珠就让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跟随着课件里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一起感受到了荷塘的美和圆圆的荷叶带给小动物的无比快乐。
  (二)转换角色进入活动情境,保持兴趣。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以转换角色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实践活动情境,设身处地地去领悟文中主要角色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感悟课文的语言。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扮演小壁虎,学生扮演小鱼、老牛、燕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加强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学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角色转换促使学生进入角色,保持已产生的朗读兴趣,保证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体验成功的情境,保护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将鼓励性语言进行到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始终保持积极高涨的朗读情绪。例如,在教学《咕咚》一文,通过玩传话游戏,对比读三句话(小兔的话,小猴的话,大伙的话),学生才会明白:话越传越走样,他们都是按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并非有意吓唬人。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朗读课文最后一句,才会知道:他们是为自己的行动感到可笑。学生理解不一定全面,但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兴趣,使得读有所获都好。
  三、教给基本技巧,指引学会朗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朗读的技巧,掌握一些朗读方法,这样才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朗读技巧无非就是合适地方的停顿、重音、控制速度、语调等。
  例如,刚学长句的读法,《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中,指导读“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先是教师范读学生听,让学生来评价哪里读得好?哪里老师停顿重读了?学生还动笔画停顿线,教师再讲评:只要不把词语读破都是有道理的。指导学生读练: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干什么?把握句子中谁?在哪里?干什么(怎么样)?这样,学生就轻松习得方法了。当然,理论知识是要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结合理论知识,教师能在朗读中准确指导,学生多次练习后,就能在朗读中获得进步,练就技能。
  总之,朗读是一种智力技能的展示,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只有当学生产生兴趣和需要时,朗读才会卓有成效。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心理,努力创设课堂朗读情景,来引领学生进入朗读,体验成功的朗读。

相关文档:
浅析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学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