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盲点,让作文充满动力

作者:读写算 字数:读写算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作文思维的初始阶段,也是基础建设阶段,抓住小学阶段作文培养的关键时期,分析破解习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让作文教学有法可循。
  关键词 小学作文;破解;误区;写法
  中图分类号:H1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199-02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把生活中喜、怒、哀、乐用文字经过加工、修饰、整理后而形成的文章。《新课语文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相关的生活、思想以及语言的积累,作文技巧与方法的运用、思维的建立、能力的提升,从小学到初、高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过于注重考试技巧和方法,忽视阅读与积累,生活与体验,作文就会缺少真情实感,难免会陷入误区。破解作文写法的误区,才能让作文教学更加有效。
  误区一:作文开头不是离题甚远就是华丽套作。
  问题剖析: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文章开头的重要性和难度,有不少同学因作文开头而屡屡失分。其主要表现在:1.重复啰嗦。能用两三句话交代清楚的,非得写一大堆,浪费了笔墨、冲淡了主题。2.离题甚远。文章所写开头,与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毫无关联。3.华丽相悖。开篇用了大量修辞,各种引用,词句优美,但与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无关。4.不知所云。和文章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没关系或者关系不大的内容写了很多,让读者看不出想要表达什么。5.开篇套作。照搬照抄别人的语句。
  破解方法:万能开头的句子或段落。
  1.落日余晖式:景物描写都有特定的作用,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或交待故事的背景,或渲染某种气氛等。总之,都是为突出主旨而服务的。如“落日的余晖褪尽了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红,柔和的月光散了一地银白。望着熟睡的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圣洁的夜空……”这种对夜的描写隐含着作者深深地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所以这段环境描写放在开头十分成功,把学生们带入了夜的静谧之中,和作者一起展开回忆。
  2.万能回忆式:常常批阅到很多同学写过类似“记得那一次——”的开头,它很万能,但太平白的语言读来淡而无味千篇一律。同一个意思,换一种方式表达,让读者读起来唯美有新意。如:“白驹过隙的一瞬,我抬起头,感觉到时光正随风吹散,不禁掩面叹息,内心漾起的是一丝欣喜和怀念。天真烂漫的童年岁月,一路旖旎的风光,那段岁月是美妙的……”开头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说它是“美妙的”,可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就设置了一个悬念让读者继续跟着作者的思路看下去。
  3.简洁明了式:最近,有一种开头非常流行。就是:时间+一切。
  句子简洁不凌乱,不仅语言凝练,开门见山,而且扣人心弦,制造悬念。如,“两年前,仲夏——”“阳春三月,东岳山下——”“一年前,雨中那个熟悉的身影——”
  误区二:要多抄,多背,多积累,才能写出好作文。
  问题剖析:好多学生都有抄写好词好句好段落的习惯,常常是把摘抄的词句在摘抄本上作呆板的整齐排列,甚至背诵流利。写作文时,拿到题目,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自己背过的好词好段哪个能套用,这么做的结果是疏于思考,机械呆板。造成选材、立意的雷同频繁,很大程度上属于照抄照搬的做法,缺乏变通。好词、好句并非万能,不好用,是因为没有有效地在丰富的情境中生动运用并加以内化。离开了运用,摘抄就成了无水之鱼,无根之花。
  破解方法:积累——仿写——改造——升级
  积累是表达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词汇、语言的积累,才能让学生在语言的实践运用中有效地表达。积累的词、句、段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通过加工改造,让其成为学生们需要的文字表达。例如,学生们积累了四字词语:抑扬顿挫、娓娓动听、举座动容,用这三个词语形容一位学生朗读本领高超: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容。
  例如,贬义褒用法:我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水草丰茂的原野。再如,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知道了景物罗列法,作文中也可以运用动作罗列法:我们再往上,山路更加陡峭了。我满头大汗却毫不气馁,拄杖攀石拽树,手爬脚蹬腰挺,咬牙憋气瞪眼,满头大汗,脸黑手黑鼻也黑,终于爬上了山顶。
  学生积累了好词、好句,更要学会描写和运用的方法。把课外积累和课文拓展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创设良好的习作氛围。可以抓住课文中作者刻意的留白,展开想象进行补写或续写;可以根据课文概括描写、叙述的语句,结合内容或插图进行扩写;还可以以课文为内容,进行体裁、人称等方面的改写。重点多进行描写训练,先学会将文章写具体,再学会写生动,都是积累内化的结果。当由“积累”到“升级”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写作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误区三:作文找不到好素材,是自己积累得太少。
  问题剖析:素材是全文的血肉,能否找到好素材,关乎作文的成败。不少同学在选材上常常是不假思索信手拈来,结果导致全文材料俗套、内容平庸。例如,1.爸爸雨中给我打伞;2.妈妈照顾生病的我;3.公交车上给老奶奶让座;4.售货员多找钱给我;5.老师带病给我们上课。这些老掉牙的故事中,人物相同,情节相同,不知被多少人、多少次重复使用,令人似曾相识,大倒胃口。惯性思维导致学生的作文失分较多。
  破解方法:生活中观察,阅读中积累,换角度思考。
  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没有内容可写?究其原因有四点:1.不会观察。2.阅读量少且面窄。3.作文命题难度高,找不到切入点。4.没有积累,小猴掰玉米。
  建楼盖房需要砖瓦木石,烧菜做饭要备好柴米油盐,那么作文同样需要各方面的素材,需要把多方面的素材整理、归纳,有规律地编排好,写作文的时候才能有话可说,有料可写。
  (一)学会观察。生活是“知识库”“语言庫”,是作文材料的“信息库”。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学习、谈论、休息、活动,还是乘车步行、旅游观赏、逛街购物、亲朋聚会,都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多看、多听、多思考、多积累,发现寻常人忽略的独特之处,能收集到很多别人没写过的新内容。到了写作环节,平常的素材就有了新内容,若能多个感官并用,材料也就变得新颖了、丰厚了。
  (二)换位思考,变废为宝。材料可以平凡,立意定要深刻。旧素材要用出新颖的解读,不让文章落于俗套,才能写出新意。写作的时候,使用一个材料,要避开平常惯性思维方式,力求换个角度使用材料,素材自然就变成全新的了。
  如大多数同学写“老师批改作业”这一素材,都关注的是老师敬业的、奉献的品质,而如果当作表现老师幽默的素材来写,通过神态、动作、批语等方面进行描述,材料就焕然一新。再如,早晨,看到一个学生满头大汗赶公交。我们关注的是:他是几年级的?沿着一条怎样的路?乘坐的几路公交?脸上表情怎样?脚步声怎样?呼吸如何急促等等。如果只刻画这些内容,直接表现的是——他行进速度之快和内心的急切。如果思维到此就停止了,这篇文章的意义就消失了,素材再好也不可能写成一篇好文章。学生们要继续挖掘这个学生这样做的意义——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严格要求,一种守时的表现(对个人而言);这是不想因为自己的迟到给他人带来负面影响,对集体的一种热爱(对集体而言);这是一种对人生的一种负责态度——积极向上的生活(对人生而言)。
  材料平凡,其代表的意义常常并不平凡。语言通顺了,文字唯美了,感悟深刻了。这样,选取的材料,也会让人耳目一新。
  小学生作文的提高没有捷径,但有方法可循。除了走出习作的误区,少走弯路,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课余生活,拓展课外知识,在平时的练习中锻炼,在实战中提升,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写作文。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