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作者:读写算 字数:读写算

  摘 要 教书先育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人才,必须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法治意识为基础。这也是在教育体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直接原因。而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三观初步建立、个人思想体系逐步形成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和引导十分关键。此外,我国一直在推行依法治国的行政方针,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公民的整体法治意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在学生时代就进行法治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此背景下,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法治教育有着相似的教育内容以及目标,促进两者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8,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155-02
  小学阶段,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辛苦。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自己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一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对于学生人格、道德品质和思维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更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小学课堂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法治意识,是小学阶段德育的主干课程,十分重要。这一课程重点侧重于对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和法治意识进行启蒙和引导,而并没有十分深入到法治教育当中。这一特征也导致了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我国大力推行的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着一定的距离。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策。因此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制教育有机融合,是一个主流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一、为何要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和法治教育的融合
  现代小学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一个明显的大趋势。而之所以要进行融合,有着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因。首先,从国家发展层面看,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而要全面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整体公民必须具备健全、扎实的法治意识和基础。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的融合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当前的小学生已经直接融入到了社会这一复杂的环境当中,所面临的各种突发情况越来越多。因此,培养学生养成必要的法律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避免一些意外和伤害,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保护与防范作用。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中各种良莠不齐的事物和现象,对尚未形成完备的是非判断能力的学生有着极大的诱惑和误导作用。青少年犯罪低龄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提前让学生接触法律法规,有助于避免学生受到外界的误导而导致学生做出过激的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这也是从前的“思想与品德”或者“品德与生活”课程改为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原因,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融合的重要促成因素。
  二、如何有效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的融合
  (一)加强法治教育宣传,提升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小学整体课堂体系的建设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教学都是流于形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再加上虽然课程的名称是道德与法治,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重道德、轻法治的现象,就更加谈不上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的融合了。因此,面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融合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这一问题,要加强法治教育的宣传,通过大范围的证明宣传,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例如,在新学期开学前以及学期末,学校可以积极的以开展“学前第一课”等为主体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学生建立起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宣传和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众生平等、崇尚公平正义的观念。
  (二)改进方式方法,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制教育的融合
  当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制教育的融合有了深入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融合方式上,还要注意有效的方式方法的应用。好的方式方法,能够起到显著的催化剂的作用,让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的融合事半功倍。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生活化的加强。不管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还是法治教育,都有着强烈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空洞的大道理说教。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学生一方面无法很好地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另一方面无法有效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实践,最终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不了兴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的融合中,教师应该充分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学生生活中能够碰到的事物出发,从而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法律法规都是十分的抽象,学生直接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教学情境来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事物来映射抽象的法律条文,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而要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先进教学辅助工具,来构建一个有声有色、生动形象的情境。
  (三)加强社会、学校和家庭联动,全面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的融合
  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法治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建立,是一个缓慢而长久的过程。因此,要想能够有效的促进这一目标的达成,教师必须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一套,家里听到的是一套,社会上看到的又是另外一套。这样不仅无法达到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培养的目的,甚至会让学生陷入迷茫、迷失方向,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必须让社会、家庭都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全面的接受教育。具體而言,学校应该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中心,通过邀请家长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和组织机构走进校园,为学生带来更为直接的法治内容的教育,如此便能全面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三、总结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基本的法治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配合当前我国进一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策略,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促进学生对规则、法律的认知,也是十分关键。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的融合,能够很好的匹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从加强重视、改进方式方法和促进家校社会共同合作等方面来有效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马秀娥.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3):177-179.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