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规划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读写算 字数:读写算

  摘 要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单元教学设计凭借其整体性、衔接性、有效性等特征,成为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和研究阵地。本文将以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为例,简述本单元的校本规划思路,以《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为切入点,详述基于单元规划的课时设计和思考。
  关键词 单元教学设计;课时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134-03
  2018年上海市教委下发了《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书中指出:“做好单元规划,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单元的知识,使教师对整个单元知识的结构具有清楚的认知;使学生对一个单元的知識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学生知道单元内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后,就会有目的地、理解性地去学习。”为了落实单元教学设计改革,积淀单元规划的有效举措,各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尝试了各学科的单元规划设计和教学实践。
  一、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几何小实践单元规划设计
  笔者所在学校数学教研组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准绳,《上海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数学教学参考资料》为教学指南,以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为研究内容开展规划设计。
  该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过直线上、直线外一点用三角尺画出已知直线垂线的基础上教学的,为后续学习圆的面积、立体图形的侧面积打下基础。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分别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小练习(二)。
  参考《数学课程标准》和《上海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后,组内教师将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梳理如下:
  1.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能辨认平行四边形。
  2.知道梯形的意义与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能辨别梯形。
  3.会画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高。
  4.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
  分析以上教学目标,图形的认识、高的画法、面积的计算方法为该单元教学目标中的三大板块。笔者认为这样的板块划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建构平面图形认知,为了凸显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和系列化,特将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重构:
  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教材中“画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两个衔接的教学内容在重构后,被分解到了对应的主题模块。
  本文主要以“图形的面积”模块中《三角形的面积》为切入点,详述基于单元规划时课时内容的设计和思考。
  二、基于单元规划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记住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一些数学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在制定《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时,,笔者以基础知识为明线,以思维方法为暗线,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课时目标:
  1.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体验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巩固转化的思想。
  其中,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本课内容在单元教学中的承上启下作用,笔者主要设计了一次复习思辨、四次探究活动和四级巩固提升的教学环节。
  1.复习思辨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教师提问:“上节课,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运用了哪种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回忆“转换”思想,再利用学校成长节的活动展板,口算展板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0.2×0.3=0.06 m?)。
  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引导学生思辨三角形的面积,学生思考能否利用“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这些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转化。
  2.探究活动
  在探究环节,经历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后,课堂上发生了这样的思维变迁过程:借助2个黄色和1个粉色三角形材料发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借助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材料包发现“任何一个三角形面积都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小组讨论后得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这样的一对)底×高÷2”,在互动补充后总结“三角形的面积=(任意一对)底×高÷2”。
  3.巩固提升
  在巩固提升环节,共设计了“三角形的面积=(任意一对)底×高÷2”“巩固计算公式”“同底等高、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求底或高”四个教学层次。
  其中,巩固计算公式时,利用习题1帮助学生理解只要找准任意一对对应的底和高就能计算出三角形和面积,与探究活动的“三角形的面积=(任意一对)底×高÷2”结论相呼应;利用习题2发现“直角三角的面积=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相乘÷2”;在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求底或高的练习中,出示方程法和算术法两种计算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开展。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利用自评的方式汇总星星数。在课后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提供参考文献的前提下,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探究多样化的转化方法,并给予师评。
  三、基于单元规划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成效
  《三角形的面积》作为单元规划设计中段的课时内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可借鉴性。在设计与实践后,笔者梳理了本课时中的教学策略和点滴成效: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