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读写算 字数:读写算

  摘 要 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及意志四个方面非智力因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兴趣是上好音乐课的基本动力,情感是上好音乐课的纽带,意志是上好音樂课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为例,从需要、兴趣、情感及意志四个方面,阐述非智力因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小学;音乐;非智力;需要;兴趣;情感;意志
  中图分类号:B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096-02
  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首次提出了“非智力因素”。之后很多教育专家、学者陆续研究证明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价值。而韦克斯勒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是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和科学研究开始的标志。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它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一、需要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
  在非智力因素中,学生的需要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条件。只有产生了“需要”的心理,才会去获取,从而有了外在的学习过程。一个好的教师在备课时,总要先备“学情”。就是要事先了解好这个班级的学生情况,以及预设他们在这个课中可能会有的“需要”。比如,苏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大树妈妈》的教学,教材上的要求是学唱歌曲。但是笔者在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很多班级的学生是会唱这首歌曲的,有的是幼儿园学过的,有的是妈妈教的,还有的是听手机上的音乐学过的。这时学生的需要就与教材的要求有冲突了。了解了这个情况,再用很多时间去教唱、练唱,可能会使学生失去演唱兴趣。于是笔者便把学唱歌曲的教学方案改成了舞蹈表演唱《大树妈妈》的教案。当《大树妈妈》的音乐一出来,孩子们就能不自觉地跟着演唱起来,而教师则要用优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唱调整为表演活动的学习。事实证明这样根据学生的音乐需要及时修改制定的教学方案最适宜学生的音乐学习了。
  因此,要想上好一节音乐课,就要重视需要这个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二、兴趣是上好音乐课的基本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程标准上记载着:“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好人生的前提”。何止是音乐学习,可以说任何学习活动,兴趣都是很好的动力源泉。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对于学习音乐将事半功倍。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听赏歌曲《Do Re Mi》,其中的歌词是采用英语单词的同音词相关联而创作出来的,就像音乐中的“DO”和母鹿的英文单词“DOE”谐音。但三年级的学生英语词汇量还不够,无法理解歌词的意思,所以听赏时,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根据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的特点,首先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音乐之声》的故事简要,特别注意的是把故事里的几个有趣的环节,如孩子们的调皮啊、恶作剧啊讲得生动夸张一点,等孩子们听得投入了,再把《Do Re Mi》歌曲演唱的电影片段播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接着再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地听赏活动,就比较容易开展了。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下角色扮演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教师可以扮演家庭教师玛丽,全班同学分成七组,分别扮演七个孩子进行模仿演唱等。
  事实证明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就能去坚持完成。杨振宁这样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三、情感是上好音乐课的纽带
  通过与学生交流,笔者发现现在的孩子都喜欢音乐的,可是对音乐教材上的歌曲,似乎兴趣不高,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可唱起TFBOY组合的歌曲,那是全情投入、手舞足蹈的模样。所以作为音乐教师要努力在情感上走近孩子们的世界,运用好情感这根纽带,把他们拉进丰富多彩的课本音乐中,充分地享受音乐教材带来的无穷知识和快乐。
  首先教师要学会去尊重学生的喜欢,比如答应他们每节课留几分钟,听一下他们喜欢的歌曲作为奖励。奖励的要求是完成教师提出的关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京调》中的听赏和学唱戏曲、戏歌。记得课前提问,“中国戏曲种类很多,你们都知道哪些,喜欢哪些戏曲呢?”五年级学生的能大胆而肯定地回答:“不喜欢,不知道。”这时这个奖励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实际上,学生在这个奖励的机制下,会认真主动地去参与听赏、演唱、表演等活动,潜移默化下就能接受、理解戏曲本身的魅力。假借奖励之名,事实已经被戏曲、戏歌本身的魅力所感染了,一节课下来,可能已经忘了这个奖励的存在,大家都在津津乐道地研究起了中国戏曲文化。当然教师不能忘记对孩子的承诺,要主动地提出来给予奖励。让你的学生感受到教师总是站在他们一边的,是他们的朋友。事实证明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自然愿意听这位教师的话。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其次,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充满感情地去示范引领,以情动情,以情煽情,帮助学生体会歌(乐)曲中的情感。在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语言激励下,学生的情感往往也能被激发出来的。如,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先简单讲述歌曲是来自于豫剧《花木兰》。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女英雄形象是不陌生的,然后再由教师生动地示范表演,帮助学生领悟歌曲中的花木兰豪迈奔放的情感。在女英雄的精神鼓舞下,学生有了表演的冲动,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语言激励了。五年级学生可能是由于害羞等原因,大部分是不肯表演动作的,那么就要利用好少数的几位学生,好好地表扬肯定他们,然后再鼓励其他学生模仿。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怎么激励呢?很简单,只需要教师简单的一句:“你的表演好棒!我喜欢!”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喜欢戏曲、戏歌,有了喜欢的情感,做何事有难度呢!
  四、意志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保障
  意志是什么?是指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当学生对音乐学习有了“需要”和“兴趣”,就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作为保障。有了这个重要保障才能使学生克服音乐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有效地完成音乐学习内容。比如音乐教学中的歌谱学唱。众所周知,为了唱准歌谱,一味地练习唱谱,很容易让学生失去演唱兴趣。而如果学生有了学习歌谱的意志力,便可以自觉地坚持下去。那么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让班级中学习钢琴(或其它乐器)的学生在钢琴(或其它乐器)上弹出新学的歌谱。当学生们发出惊叹时,很多学生就有了学习歌谱的需要和兴趣。可是没有意志力的需要和兴趣那就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了多久。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该生介绍是如何学习歌谱的,主要突出坚持练习的重要性,而学会歌谱之后就能在自己学习的乐器上演奏出来了,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同学们在榜样的作用下就能产生坚持下去的意志力。有了良好的意志力作为音乐学习的保障,自然就能克服音乐课中学唱歌谱等学习困难了。
  综上所述,当学生有了需要这个前提条件,便会产生兴趣的动力,接着学习的情感这根纽带容易被激发出,最后要利用好意志力这个重要的保障,上学生喜欢的音乐课有何难?总之,作为一个小学音乐教师,要上好音乐课,要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成为终身学习的活动,就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浅析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学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