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作者:读写算 字数:读写算

  摘 要 数学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有着极大的比重,在中考中占有120分的分值,且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提升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数学,并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重任。但在现实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发现,在数学阅读方面,很多学生的表现不尽人意。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笔者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084-02
  很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因阅读能力较差,导致学生出错的情况,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受到影响,甚至在中考中因阅读问题不清晰造成失分,与理想中的高中失之交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而很多教师却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而导致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难以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认识数学语言的特性,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辅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前提下的阅读技巧指导,从以上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认识数学语言特性
  教师想要帮助学生提升数学阅读能力,必须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语言的特性,,并逐渐适应这些特性,进而逐步提升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语言与其他学科的语言有一定的区别,与数学学科的强逻辑性等基本特点相通,且能够辐射到其他理工科科目当中,是一门基础的语言。
  (一)语言形式具有多样性特征
  众所周知,数学的学科内容森罗万象,包含运算、几何图形等内容,种类非常丰富。很多数学家穷极一生,也无法做到精通数学中的每个领域。前文提及,数学语言与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相通,也就是说,数学语言同样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每一个简单的符号,都可能代表着一条数学概念,甚至一个数学观点。相同的符号在不同排列组合方式下,又能够代表不同的内容,由此可见,数学语言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数学语言背后的含义,为提升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二)语言内容具有精简性特征
  数学语言的精简性体现在学生的课本、练习题目中的数学文本上,其逻辑性极强,学生在阅读数学语言时,能够一目了然地认识课本或练习题要表达的含义,进而使学生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接收最多的信息。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数学语言的特性,了解数学语言背后的含义,为提升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二、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对数学阅读感兴趣,觉得数学阅读的过程有乐趣,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函数”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课本的每一个章节,都相当于一篇逻辑严谨、思维严密的说明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感觉枯燥,以致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有兴趣去了解其中的数学符号,有兴趣进行数学阅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函数图像进行简单的“艺术化”处理,把函数图像设计成一些简单的图案,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函数知识,进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进行数学符号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以符号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向学生拓展符号背后的故事,进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符号。
  三、培养数学阅读习惯
  前文曾经提到,数学语言具有多样性、精简性的特征,也就意味着,学生能够分清每一个符号对应的数学概念,是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也是提升数学阅读能力的关键。不难看出,学生掌握了数学语言的基本内容,才能有效地提升数学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基础知识的积累作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出发点,培养学生重视基础内容的数学阅读习惯。
  例如,教师在执教《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时,要着重对书本中的定理、原理、概念、公式向学生详细地讲解,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公式“a2+b2=c2”,并且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熟练运用,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本章节中所涉及的符号之间的互译与转换,掌握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阵地不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将战场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通常来说,教师都要为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再次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机会,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用荧光笔标记出问题语句中的关键词,并将解题思路用简单的文字进行表述,进而提升学生问题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提升数学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技巧不仅能够运用于数学学习过程,更是提升学生解题正确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寻找课本、题目中涵盖的数量关系,并为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究竟要求做什么,怎样去做。
  除此之外,数学阅读能力不仅是阅读数学符号的能力,更是寻找语句中关键词的能力。如,很多教师在批改学生习题、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会由于读题不清而犯错。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读题,寻找其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分辨题目的意图,进而避免混淆。
  此外,文字语句是数学问题的载体,很多数学问题中,都会出现长难句,以起到“混淆视听”的作用,导致学生找不到关键词,弄不明白问题究竟问了什么,在思路不清晰地情况下去解题,解题效率与解题正确率自然得不到保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对问题文本语句进行分析,保证学生能够在彻底理解问题的情况下完成解题步骤。
  掌握阅读技巧以及提升阅读能力,在数学学习的学习过程当中,并非一项独立的任务,而是应当在此同时,与解题、思考、书写、记忆等方面能力提升的教学与训练相结合。数学中的公式、数量关系并非依靠死记硬背,而是更注重学生在理解的同時记忆。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必须认识到个体差异的存在,并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尊重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存在的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成绩优秀、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会满足于课本内容,往往会自觉地寻找相关的数学阅读材料,去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对此类学生,教师应当适当地为他们推荐一些在初中生能力范围之内不失难度的数学阅读材料,并在课后给予相应的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自己,养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当为其创造阅读环境,让环境影响学生,并为学生提出针对性更强,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进步方案。而对于哪些成绩较差、基础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教师应主动地接近,而不是放任不管,关注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现状,用成立阅读小组、交流阅读感受的方法,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更多的数学阅读。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数学语言存在的特性,并从数学语言的特性入手,开展进一步教学;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让学生的数学阅读行为受到兴趣的驱使;最后,要抓好课堂上与课后的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传授相应的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姚景霞.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J].黑河教育,2020(03):26-27.
  [2]张玉琴.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验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Z3):147-149.
  [3]张玉琴.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36):71-72.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