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创新研究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个减负的大环境下,笔者开始尝试布置与众不同的作业。下面,笔者将从描述型数学作业、共享型数学作业、分析型数学作业、总结型数学作业等方面,浅析有关小学数学作业创新的研究。
  关键词 描述型数学作业;共享型数学作业;分析型数学作业;总结型数学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018-02
  减负减压减量,增思增学增质。秉承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笔者也进行了“减负”与“增质”有机结合的探索,致力于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都能有所收获。于是,笔者开始尝试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一、描述型数学作业
  (一)生生互助型描述
  在教学前,笔者会让孩子们提前预习学习内容,并标出已经学会的知识点和还未掌握的知识点。授课前几分钟,让孩子们先说一说今天要学什么知识,初步感受新的知识点,并能主动进行简单的了解。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会尝试挑选几个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孩子上台当“小老师”,为其余学生讲解一些简单的例题。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一课时,笔者采用了先自学再讲授的方式:孩子们完成自学任务以后,请一名“小老师”上台进行讲解。借助笔者课前提前画好的圆,“小老师”带着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解了圆各部分的名称,并能积极地提问“圆的半径有多少条?”“圆的直径有多少条?”“你是怎样知道的?”对于这种新鲜的上课方式,孩子们兴趣盎然,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教学后,笔者会选择一道比较有代表性的习题,先让孩子们自己做,然后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并能互相交流经验。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笔者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孩子们“以优带弱”,能照顾到学习进度较慢的同学,通过画图讲解的方式帮助学困生解答习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主动进行学习。对于懂了的孩子,既达到了一种复习的效果,无形中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师生合作型描述
  对于孩子们掌握得不是很透彻的知识点,笔者会先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孩子们理清思路,然后鼓励懂了的孩子们尝试着讲解,既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借此检验出孩子们是否真得学懂了,及时地进行引导。这个环节,笔者会采用具体的表扬用语激励孩子们大胆的表达。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越来越多的孩子举起了手,由刚开始的磕磕巴巴到最后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你一言我一语,充满了生命力,孩子们做回了课堂的主人,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三)生“长”互动型描述
  有时,笔者会特意留一些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的习题,让孩子们回去“考考父母”或者“和父母比赛”。比如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计算题,还有一些巧妙的应用题。第二天,笔者发现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和笔者分享他们的收获:有的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夸奖,有的学生主动给家长讲解了习题,还有孩子也准备了奥数题来考考笔者……这样的反馈让笔者开心不已,无形中孩子们开始主动接触教学内容,并能学以致用,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从实际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思维中的“最优策略”。
  二、共享型数学作业
  (一)课前练习
  按照座位顺序,每天一个人都会在黑板上出几道精心挑选的习题分享给全班同学,第二天上课前孩子们会提前在数学练习本上进行练习。题型由孩子们自主选择,刚开始笔者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巩固前一天学习的知识点,但是通过实践发现,笔者的收获远不止这些。上课前孩子们不再吵闹,而是不由自主地开始练习黑板上的习题。因为每天一个人,孩子们都有机会参与到共享习题的过程中来,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有时黑板上的习题是孩子们的易错知识点,有时是比较经典的应用题,难倒很多人的时候出题人才笑眯眯地揭示答案,剩下的孩子们恍然大悟。一堂开心的数学课也由此拉开序幕,这种欢声笑语的课堂也带给了笔者很多感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习题,也让笔者开始成长。题型多样,难易结合,也让笔者明白了习题设计的重要性。
  (二)课后练习
  课后,笔者会借助云校家平台进行习题推送。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孩子们开始了主动探索。遇到一些较难的习题,,孩子们会分享到微信群里,互相进行讨论和交流,会的同学给不会的同学进行讲解,又是画图又是语音,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热闹非凡。这样的学习氛围,真实可见。记着有一次课间十分钟的时候,孩子们还在激烈地讨论昨天的习题,其中一个孩子被其他的同学团团围住,一边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一边详细地讲解步骤,逻辑清晰,思维敏捷,无形中彰显了数学的独特魅力。
  三、分析型数学作业
  记着每次考试结束,笔者都要写卷面分析,仔细分析每一道题。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突发奇想,能不能让学生也分析一下习题呢?讲完例题后我会让孩子们说一说怎样做,然后写一个习题分析,形式自主。刚开始孩子们还不太会,机械性地抄了习题和解答。笔者和孩子们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告诉他们可以画图可以描述,只要能表达清楚题是如何做的就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笔者发现孩子们分析的越来越好,画图时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加以区分,偶尔有个温馨小提示,提醒大家不要掉进出题人的“陷阱”。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部分的内容,孩子们亲自动手,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偶数份,然后进行了粘贴,感知圆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对圆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并自主尝试进行推导。每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都是有意义的,每一个主动思考的瞬间都是有价值的。
  四、总结型数学作业
  (一)思维导图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很早前就揭示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于是,每上完一个单元,笔者都鼓励孩子们画图来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一是帮助孩子们进行系统的知识点整理,二是帮助孩子们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点。通过多次尝试,笔者发现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刚开始孩子们还不太会画,越到后面整理归纳的越好,相继出现树状图、鱼骨图、模块区域图等思维导图。知识点不仅全,还能和美术学科互联互通,让人惊讶不已。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通过孩子们画的图,笔者也可以进一步感知到孩子们的掌握情况,能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二)数学小日记
  周末的时候,笔者有时会留一些数学小日记,让孩子们总结一下这周上数学课有哪些心得体会、自己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高、有什么话想对家长和老师说等。通过阅读孩子们的日记,笔者发现孩子们能提出很多可行性的建议,也进一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孩子们对自己也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并能积极地进行改正。
  (三)实践小感悟
  笔者一直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但是效果总是不太理想。在又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笔者布置了“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的家庭作业。孩子们回顾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作为组员我们应该怎样做?作为组长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分工?你对今天上台汇报的同学,有什么建议?通过不断地总结、改正,孩子们的合作学习也越来越好,小有成效。
  通过多种形式的家庭作业,笔者也收获了很多教学经验,孩子们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希望教师能潜心研究,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愉快的作业环境。
  參考文献:
  [1]王亚辉.小学数学趣味型作业的设计[J].魅力中国,2018(009):33.
  [2]宋子波.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点分析[J].教书育人,2018,651(29):76-77.

相关文档:
浅析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学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