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教学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出发,总结了几点可行的策略,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 低年级数学;数学教学;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137-02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一旦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不良学习习惯,便不容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由此易引发一系列厌学反应。因此,在数学教学方面,教师应当注重其教学有效性。对于小学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在实践上、课堂上、操作上,通过实践学习、课堂互动、相互学习等学习手段,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一、优化导入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关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前准备阶段认真细致地研读课程标准和新课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精心设计导入的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利用游戏、竞赛、多媒体等各种趣味化的形式来展示导入的内容,巧妙地引出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出导入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时,笔者以谈话导入创设了寄快件的情境,设计了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利用方向与距离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仅靠单一的方向或距离是不够的,从而体会方向和距离对于确定物体位置的作用,并让学生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行走路线。教师在整个新授过程起着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认知冲突,一步步发现准确定位置需要这样的几个部分: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在交流北偏东30度的过程及巩固练习中,对学生出现的某些错误,教师能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教学中教师能宽容对待对学生的错误并且善加利用,正确巧妙地引导,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让“错误”美丽起来,让课堂因此更加有效。
  二、有序教学,实现教学质变
  “序”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儿童认知规律的“序”和所学知识递变演进“序”。不同的序列,性质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碳原子因排列不同,或成为金刚石,或成为石墨。它说明即使构成事物的成份数量相同,但排列不同,也能导致事物整体结构及性质的改变。这是哲学中“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教学也是一样。常常会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三四个教师备同一教材的同一节课,共同确定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讲解的内容、作业等等,但教学效果却大大不同。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应是执教者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不相同。如作业指导,是示范一道练习两道,还是不示范练三道,其效果迥异。把上述两方面的“序”展开,就有学科知识的序、年龄的序、由浅入深的序、由易到难的序等等。科学地安排课堂的环节和步骤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关系极大。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但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对如何引起、启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等都做到仔细考虑,而且要在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步骤上下功夫,即使是听说与读写的交叉、讲授与训练的穿插,以至于每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步骤的过渡、衔接等都要反复推敲。教学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序,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三、活动地教,体验地学
  日常教学的许多情况下,学生之所以学得被动,学得枯燥,大多是由于执教者误解了数学本质本性造成的。他们总认为数学是剥离实践活动之外的一套抽象的符号及运算规则。于是,他们不重视活动教学,觉得这是事倍功半的事,远不如做几道习题、做两张卷子来得实际、来得实惠。因此,教师们必须把“活动教学思想”落实在数学教学的“字里行间”,努力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开展有效的体验学习,让学生考察之、经历之、感受之,不断积累“活动经验”,最终认识掌握。
  比如,当低年级学生学习了《时、分、秒》之后,笔者会让学生画一画钟表,在其中慢慢地体会1到12的摆布,时针、分针的转动与某个时间之间的关系。中年级学生学习《年月日》之后,笔者会让学生设计“我的20××年年历”。笔者用事先画好的12个月份格子,让学生填出一年的所有日期,然后画上自己喜欢的年历画(风景、卡通、人物、我的家庭等)。这样不仅学生体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家里也不用再买年历画了,于是一家人享受孩子学习成功的喜悦。高年级学习了小数四则运算后,笔者一定会开展“学开发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总价、单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体会中文数目“壹到拾佰仟”之原委;学习多边形面积后,会让他们进行“设计花圃”的比赛活动。这样,当学生长大后,也会常常回忆起那一幕幕“活动场景”,深深地觉得:“有数学的童年是多么美好!”
  四、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一切数学知识的学习离开了学生的内因则无法实现。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怎么教,而且要考虑学生怎么学。“以学定教”这句话说了很多年,今天再读到这句话,笔者才真正明白“以学定教”的真谛在于“根据学生怎么学,确定教师如何教。”
  比如,教学《数与形》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前进行了前测,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哪儿。笔者给学生一个边长是6的正方形格子图,让学生观察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并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数法用式子给表示出来。教师发现6×6的算式有40人,算式2×18的有8人,算式3×12的有2人。因为了解到了学生的起点,所以课堂上教师将学生三种不同的方法同时出示,请大家讨论他们是怎么数的,并且在自己的作业纸上画一画。整节课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来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将数形“结合”得天衣无缝。
  对于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课堂上其实也是有观测角度的:一是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恰当;二是是否重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三是是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四是是否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能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找准教学难点。做好这四点,从某种角度上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好。
  五、借助微课,增添课堂趣味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除了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更应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制作微课时应重视微课所展示的内容,将知识点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微课具有内容素材的多元化。
  故事型微课激起学习兴趣。小学生抽象思维弱,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以故事形式展开学习的切入点非常吸引孩子,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新知识。例如《小导弹的故事》以小导弹的自述来进行抽象符号的教学;从西游故事来初步学习分数的认识。因此以故事来设计微课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独到的效果。
  激趣型微課提高本学科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从内容上重视了“数学好玩“这一部分的体现,每一册课本都有关于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好玩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这部分内容中设计微课,其观赏性会大大高于日常教学内容。例如“数图形的学问”“奥运中的数学”“有趣的推理”都在打开数学思维、拓展思考问题宽度上有较大帮助。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不是一篇短短的论文能够穷尽的,,希望诸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杨建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7(4).
  [2]欧阳林燕.浅析小学中年级数学现代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83.

相关文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新疆防雷减灾工作行政执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