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想理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好帮手。现代社会中,随着新课程教改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始逐渐重视对学生的数学建模研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本文笔者希望将自己知道的一些教学方法分享给广大的教师朋友们。
  关键词 小学教学;数字建模;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122-02
  数学建模思想被正式纳入小学教学目标的渊源可以追溯至2011年,教育部将数学建模思想写入了当时的新课程小学教学标准中,至此数学建模思想开始全面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数字建模,笔者认为它应该被解释为“数学模型的构建”,这是一个动词,它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学生拥有自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随着应用数学领域的发展,数字建模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用途很多,比如建筑模型分析、企业数据统计等等,在未来数学建模还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所以小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建模”课堂,为我国数学建模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一、“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建模”课堂教学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問题有教学设计不合理、对“数学建模”的概念模糊不清、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意识不强。
  (1)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合理主要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将“数学建模”的教学渗透到教学中。比如在进行线段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仍然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最后让学生列算式解答。这种教学环节设计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设计之一,但就是太常用,教师在渗透“数学模型”概念的效果很不理想。首先教师采用的基础教学设计不能将“数学建模”与简单的知识点分开对待,给学生造成一种“线段画图做题是一种常态”的错觉。学生根本想不到这是“数学建模”的问题,在他们的认知里,这种列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线段学习的一个过程。无论教师对这个教学内容多重视,花了多少时间让学生学会,也仅仅是花时间让学生练习和掌握了解题技巧,对于“数学建模”课而言,这是失败的教学课堂和教学设计。所以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单独拿出一节课为学生讲解“数学建模”的概念以及数学建模在学生们学习中的应用形式,让他们在具体学习前对“数学建模”思想有一个大概认识,然后教师再在日常教学课堂上不断地穿插“数学建模”思想。比如在线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关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悬念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来进行线段的学习和练习,这样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意识渗透。
  (2)教师对“数学建模”的教学概念模糊不清,在教学中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建立有着十分不好的影响。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仔细分析了一下出现这种教学情况的原因,最终笔者认为原因出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对新课标小学教学标准的研究不够透彻。据笔者了解,很多教师了解新课标小学教学标准都是通过学校提供的一些资源,也就是说很少有小学数学教师去主动了解新课标的教学标准,对于“数学建模”的教学目标也只是知道而已。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很难认识到数学模型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教师也就更不可能会通过新课程标准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师没有充分了解新课标的教学标准,在讲课时很容易出现问题,一些没有责任的教师就会闪烁其词,得过且过。第二,教师对“数学建模”思想不够重视。这种不重视的心理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担忧。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学习才刚刚起步,知识的记忆能力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教师害怕学生接触到过多的思想教学导致“多而不精”的教学乱象,相比较而言教师更希望能够就一个问题让学生做好,所以教师对“数学建模”的概念也就不会讲解得太明白。解决这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要把自己放在教育部的思考高度上,仔细剖析“数学建模”思想对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仔细研究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标准。同时教师还应该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教师群体就是终身学习的群体,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够尽快适应教学环境的更新变化,才能够及时了解“数学建模”的概念,让学生对“数学建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意识不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目前很多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仍然以课堂分析和课堂练习为主。学生对“数学建模”的了解都来自于教师的讲解,没有自己仔细地思考过,对“数学建模”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昙花一现,学生在进入下一章节内容的学习时基本上已经不记得“数学建模”的概念了。数学是一门思想学科,也是一门动手学科,教师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数学建模”思想的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让学生主动思考的方式很多,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进行简单的数字教学时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数学模型”;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参与建模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建立模型、验证模型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理解。
  (二)小学数学“数字建模”的实践探究
  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数字建模”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笔者进一步分析在“数字建模”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教师将数学建模和小学数学课本紧密相连。因为“数学建模”是小学教学标准之一,但是在小学的课本中毕竟没有详细提到“数学建模”问题,教师不能因为“数学建模”的教学而放弃小学数学课本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分析课本内容与“数学建模”的关系,然后确定在什么章节的什么知识点来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渗透。比如在小学一年的课本中,教师可以将时针与分针用数字抽象为数学模型来表示整点的时间、用数字来代表人民币的元、分的数量。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有目的性,做的准备越充分,收到的“数学建模”渗透效果也自然会更好。
  (2)搞清楚对小学进行“数学建模”渗透的目标,对目标实施针对性教学。不同的年级对“数学建模”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在小学过程,学习“数学建模”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让学生对“数学建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为学生日后的深入学习做铺垫。教师在教案设计前一定要了解到这一点,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程度更多注重学生建模的过程而非建模的结果,所以教师应该把教学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建模能力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等等,为学生日后的建模实践打下基础。
  (3)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设计合适的教学环节。比如在研究图形的周长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向学生表明图形周长的判定方法。在动态演示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周长模型,教师只需要在多媒体播放后向学生介绍一下使用到了数学模型的思想,学生就会印象深刻。在之后教师可以继续使用这种方法,给学生留下一个“数学模型=有趣”的印象,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了解“数学建模”。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需要不走寻常路,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想要在小学教学中取得“数学建模”教学方面的成果,就必须要明确“数学建模”在小学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然后教师要深入理解小学“数学建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地位,再结合课本和课堂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这样教师的教学成果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项仁训,沈本领.问题—建模—应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江苏教育,2019(6):36-37.
  [2]魏彬.数学模型方法与小学数学教学[J].湖南教育,2018(08):49-50.
  [3]刘妙玲.构建数学模型理清各种关系[J].小学教学设计,2019(06):28.

相关文档:
浅析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学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