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研究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入反思调整期后,简约、有效的语篇教学成为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英语阅读教学因为牵涉的词汇量大、知识点较多,学生会出现因为思路模糊而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让思维可视化、阅读深入化,有效地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本文以《新标准外研出版社小学英语(三起)六年级上册Module 9 Unit 2 I want to go to Shanghai.》阅读材料为例,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在为语言学习和运用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 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思维导图;运用
  中图分类号:D92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105-03
  思维导图也被称为心智图,是一种整体思维工具。其由一个主题拓展出若干个分支,每个分支有不同的功能,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最终实现对学科内容的全面深度学习。该方法非常适合运用到知识层次多、知识范围广的学科中。在新课改“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的指引下,思维导图得到推广与运用。在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借助其逻辑性与可视性等特点进行文本解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紧扣教材,抓住语篇的关键点,培养阅读策略
  (一)建构整体阅读结构,置学生于学习主体
  小学学科的教材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各个组块的知识散落在不同的年段和章节中,意在逐渐养成学生的各项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把同一模块的英语知识整合在一起,先让学生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结构,建立初步的语言逻辑意识。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基本架构,明确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成的目标,对阅读学习形成一个清晰严谨的知识网格。如在《新标准外语研究研出版社小学英语(三起)六年级上册Module 9 Unit 2 I want to go to Shanghai.》阅读教学中,听读前设疑“Which country do they want to go ?”让学生感知整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完善板书,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Mr.Smart一家正在制作“Travel Plan in China”,在导图的指引下(如图1),让学生快速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有效阅读,提升概括能力。
  用思维导图中的群聚法,用化整为零(聚零为整)的方向突出文本的主题。如在上文列举的“I want to go to Shanghai.”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旅行计划的脉络“Who”“Where”“How/What”引导学生分层次阅读课文内容,通过解决“Where”的关键信息后同学们对Mr.Smart一家的中国之行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从“How”和“What”的问题中对旅行城市信息有进一步了解。这样引导学生依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完成阅读,进而完善思维导图,然后进行复述。复述起来整个句子的結构清晰,学生可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获得举一反三的方法,这是六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安排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有一个思维相互激发、相互碰撞的过程,,加深理解与记忆。教师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由学生担任知识的组织者和统编者,主动调取大脑中和中心知识点关联最近的知识点,所有获取的词汇、知识点以及过程都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结果,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
  (二)提炼阅读的关键词,初步渗透模型思想
  阅读学习的知识点分布从简单到复杂,最终实现螺旋式上升,和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是一致的。在上文列举的“I want to go to Shanghai.”阅读教学中可以看到,思维导图是围绕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表现出来,逐渐向外延伸发散,让知识的平行关系抑或纵深关系一目了然,它是依靠缜密的逻辑性来辅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的。基于这样的学科现实,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时,必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抓关键词的能力。把相关知识点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表述,转化成为一个单词或者词组,这是对所有信息高度理解和提取的结果,是能够确保学生提炼之后就能记住的词汇。长此以往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为初中模型思想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I want to go to Shanghai.”的学习中,阅读的内容变成了图一当中罗列的五个关键点,它们都是围绕“Travel Plan in China”展开的。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内容找出关键点分支下的内容,进而得出整个语篇的思维导图。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五个关键点加以补充,再拓展出新的关键点,如“when”“why”等。其过程融合了理解、概括,再到抽象,阅读材料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学生阅读的形式更灵活,实现了阅读内化为能力的目标。
  (三)注重引导阅读思路,领悟阅读文化含义
  到了小学六年级,学生必须具备初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阅读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分析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学生照本宣科,教师很难准确完整地掌握学生的阅读水平,即使是在阅读学习的输出阶段——写作中,因为有范本参照、字典辅助,学生真正的阅读构建过程也不容易全部呈现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可视化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材料,整理阅读思路,学习阅读方法。这相当于数学学科中获得解题思路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阅读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学生的思维转而从关注内容变为关注结构,阅读材料中词汇、语句和逻辑结构的关键点就浮现出来了。这个阅读就不再是浅层的记忆和中层的理解,而是高年级学生把必须掌握的“深阅读方法”。更为难得的是,通过深阅读可以获得从西方文化视角观察本国文化的机会,又让理解观点、表达观点和发现文化差异等更深入了一步。如在上文列举的“I want to go to Shanghai.”的学习中,根据思维导图中概括“Travel Plan in China”主题,通过PPT视频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的强大,让学生感受到人们之所以能随时随刻去游览祖国地,是因为当下和平美好生活的背后,有一群默默保护和为我们付出的人,教育学生一定要珍惜当下的生活,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