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需要教师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机会,驱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在本文中,笔者将详细阐述如何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 小学数学;以学习为中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098-02
  以學习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的建构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科书”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学生早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教学方法,立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积极探究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笔者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应用如下策略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兴趣对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学学习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意义建构知识的,且需要环境的支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还可以使他们在自主体验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同时运用情境化的方式呈现这些问题,从而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驱动学生体验情境,解决问题,获取数学知识。
  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联系教材中展现的“丰收的果园”此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直接为学生们展现了果园丰收场景。挂满枝头的苹果、鸭梨以及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很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学生们进入到果园情境之后,笔者将鼠标放在不同的位置,引导学生们思考:“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呢?每一棵苹果树上有多少个苹果呢?这些苹果树上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借助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数数并进行加法运算,为有效地体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
  因为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所以,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点,笔者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驱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历“观察了解→大胆猜想→组织实验→思考探究→查阅资料→验证假设→总结运用”等活动,透过数学现象,发现数学规律,总结数学结论,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以《元、角、分》为例,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们早已接触到了人民币,且利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购物。所以,在实施教学的时候,笔者立足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采取事物展示的方式,将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等纸币展现给学生们,驱动学生们观察,看看这些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可以如何辨别人民币的面值?在如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人民币进行观察,发现各自的特点。在学生们处理认知人民币之后,笔者继续提出问题:如何利用这些人民币购物呢?借此驱动学生们进一步地探究人民币,探寻人民币的兑换规律。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们实现了自主学习,还使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初步地建构对新知的认知,便于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三、严密思考,分类整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掌握所学知识是较为困难的。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发达,面对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数学知识,学生们受到教师语言描述的影响,会难以理解所学,影响数学学习效果。对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教学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密切思考。一般情况下,在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生们受到问题的驱动,进一步地讨论、探究,通过碰撞思维,获取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们掌握是“凑十法”算理,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先为学生们展现了一些数学加法问题,如8+16=?5+19=?9+3=?等,使学生们进行计算。在已有知识储备的辅助下,大部分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可以获得正确答案。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们花费的时间较多,对此,笔者提出问题:“利用何种方法可以快速地计算问题呢?”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形式,合作对比各自使用的方法,选择简单的一种,进行展示。在学生们展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使用了凑十法。于是,笔者选择一名学生利用移动小棒的方式,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现出来。在这个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可以看到计算这些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地认知凑十法。之后,笔者则继续设计计算题,驱动学生们运用凑十法。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们经历了思考、探究,获取了算理,还为学生提升计算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反馈交流,启发导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指信息交流,还指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借此启发学生,进一步地探寻数学知识,扎实理解所学,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以“分一分”为例,该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掌握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为学生们呈现了一些常见的物品,如粗细、高低不同的铅笔、颜色、大小不同的小球等,要求学生们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分类的过程中,受到生活经验的辅助,学生们会根据视觉获取的信息,对这些物品简单地进行分类。立足学生们的分类情况,笔者追问:“我们看这些铅笔,有的有橡皮,有的没有,我们可以不可以据此分类呢?看这些小球,有的是玻璃球,有的是塑料球,我们可以不可以据此分类呢?那么,我们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呢?要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呢?”如此问题的提出,驱动学生们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便于发散思维,增强对所学的理解。
  五、总结巩固,迁移应用
  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万万不能缺少知识巩固和知识应用这个环节。而且,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所以,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们总结所学,同时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驱动学生们巩固、应用。
  以《元、角、分》为例,在实施基础知识教学之后,笔者立足学生们的新知学习情况,以教材中设计的“小小商店”活动,为学生们创设了购物活动,要求学生们扮演导购员、顾客等角色,使用发放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根据我提出的具体要求,购买商品,并进行找零。如此活动的实施,不仅使学生们在做中巩固了所学,还积累了生活经验,便于在体验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开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锻炼数学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应用所学解决问题,使学生们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于长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52-53.
  [2]褚焕生.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245.
  [3]章建新.基于儿童视角设计导学问题——“学为中心”背景下小学数学导学问题设计例谈[J].数学教学通讯,2018(04):15-16.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