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阅读是学生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阅读还能帮助学生扩宽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更好地学习语文及其它学科。其实阅读是语文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阅读这一环节,那么教师就没有办法进行教学,学生也没有办法掌握语文知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阅读。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过于宽泛,直接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零散局面,缺乏系统的教学过程。事实上,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所传达的情感,把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阅读习惯;思维导图;读书笔记;交流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085-02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要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略过阅读环节直接进行授课,那么学生是没有办法掌握文章内容的,也就没有办法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还不够重视,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创新,直接导致了阅读教学的枯燥和单调,使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接下来笔者将从阅读习惯、思维导图、读书笔记、交流讨论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培养阅读习惯,减少阅读时间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总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面对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制定适合他们每个人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减少学生的阅读时间。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及时确定学生的阅读进度,面对学生不理解的文章,教师应及时为学生解答问题。其实每一名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以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为例,这篇课文看似是在写秋雨,其实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了关于秋天的美丽景色,,然而作者用很巧妙的写作手法将与秋天相关的事物联系了起来。在正式上课时,笔者会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本文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让学生尝试着寻找本文的主旨句。随后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将到学生之间去,观察他们每一个人的阅读方式,然后在阅读结束后,笔者将细化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其变得科学、合理。比如,笔者会让学生先找本文的主旨句,然后进行主旨句的分析,用主旨句概括全文,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大量阅读的时间。
  二、制作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
  小学生处于形象认知阶段,主要是对特定形象的认知,学生在面对大篇幅的文章时,很难准确地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因此很难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所以导致学生只能理解文章的一小部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整理出一个简单清晰的文章轮廓,从而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文章中零散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将这些零散的信息联系起来,从一个点连接到另一个点,进行文章的梳理,达到整合文章的效果。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可以充分调动一切感官,达到积极思考教材内容的目的,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以学习《父亲、树林和鸟》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父亲”对大自然的喜爱,激发学生喜爱鸟、保护鸟的思想感情。因为本文的特殊性,所以笔者会在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在正式上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内容,笔者会和学生们一起做一个思维导图,笔者将这样进行讲解:“课文主要是关于父亲、树林和鸟,这三者之间都是有联系的。那我们先从其中一个点出发,从‘父亲’这个点出发,那么现在我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吧!如:‘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这两句话中,引出来了另外两条线索,所以根据这两句话可以总结出来,树林和鸟以及父亲对树林的熟悉等。这就是我们提取出来的有效信息,我们将这些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选取几个关键词写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的思维导图就完成了。我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为这篇文章创建一个思维导图。”这样,思维导图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内容。
  三、书写读书笔记,加深文章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边读边想,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将自己的问题、答案写在读书笔记上。然后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句子或是本文的主旨句,可以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要点,在文章旁边做标记,写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最后写在读书笔记上,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以学习《海滨小镇》这一课为例,在正式上课时,笔者先给学生5分钟的阅读全文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下文章的大概内容。随后在正式上课时,笔者为学生梳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心思想,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记忆力。笔者将和学生们一起寻找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如“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然后笔者会让学生拿出读书笔记本,让学生把这些好词好句都整理到读书笔记上,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还能加深这些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四、通过交流讨论,提高阅读效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交流讨论是最合适的方法之一,既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效率,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互相配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交流和讨论的乐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以学习《司马光》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笔者会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时间,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大概内容,知道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笔者将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本文的概述,这样讲解:“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那么这篇课文是讲述他的一生么?如果不是,那么哪位同学可以为我简单的叙述下,本篇课文讲的到底是什么?”随后笔者会從举手的学生中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概述,等这名学生概述完再邀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叙述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接后笔者将利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本课的讲解,带领学生一起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时进行标记,并根据句子内容,写下自己的感悟与对这句话的理解。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还不是很能理解这篇文章所传递出的真正情感,所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感悟这一环节是行不通的,为了解决这一情况。笔者会应用正确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谈论,逐步的完成这一课的解析,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自己不仅是这个活动的组织者也是这个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更是引导者。在小学阶段,是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和独立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王芳.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6(30):62.
  [2]陈淑娴.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56.
  [3]张福红.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70.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