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浅析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初中生的学习是呈辐射状的,是不能局限于某一点的,数学学习更是如此。部分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容易出现学习僵化的问题,不能以稳定的状态度过学习时光。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锻炼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技能,能够缓解学生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教师为学生提纯生活、情境、问题、实践的要素,让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和多样性,能够加快学生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习惯
  中图分类号:C41,D43,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073-02
  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想要让学生在面对数学的时候保持从容冷静的态度,正视数学中的问题,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来辨别信息,用自己的双手来解答疑惑。教师为学生提纯生活的要素,将生活中的材料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藏身之處”,吸引学生对生活的探索心;教师为学生提纯情境的要素,借助多媒体的助力来辅助学生理解知识,能够让课本上的符号成为灵动的精灵,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森林;教师提纯问题要素,让学生容易遇到的数学难题提前暴露出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警惕性,促进学生对答案的追求;教师提纯实践要素,能够将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保障学生实践的权利,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了悟,不断完善。
  一、提纯生活要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借助提纯生活要素来实现,让学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学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使学生在生活中探寻数学的踪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直棱柱、圆锥,知道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能够画出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相应的学习工具,并为学生提供了直棱柱、圆锥在生活中应用的案例。学生观察直棱柱、圆锥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后,了解了斗笠、雕塑等具体形象,意识到了学习直棱柱、圆锥的现实意义。接着,学生利用废弃的纸盒,用剪刀和胶水制作了不同类型的直棱柱和圆锥,以期进一步掌握直棱柱和圆锥的构成。一组学生在组装的过程中,发现直棱柱是由平面图形一点点组合而成的,是一个矩形,矩形的样子影响着直棱柱的类型。学生还知道了该矩形的长可以视作直棱柱的底面周长,宽则视作直棱柱的侧棱长。另一组学生在探索圆锥的时候发现,其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合而成,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画出了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接下来计算直棱柱、圆锥侧面展开图的面积夯实了基础。这样,笔者通过提纯生活要素,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提纯情境要素——培养学生留心情境的习惯
  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借助提纯情境要素来实现,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变得动起来,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灵动性,,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寻找与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点的坐标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利用坐标来表示,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学生传播了图形轴对称和平移变换时的坐标变换知识。学生观看多媒体提供的动态视频后,对坐标平面内图形左、右或上、下平移时的对应点之间的坐标关系有了直观认识,知道了求与已知点左、右或上、下平移后的像的坐标,要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想象。为了深化学生的认识,笔者为学生设置了作与一个图形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的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来思考怎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展示对应的图形。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利用已知点,找出了坐标平面内图形左、右或上、下平移时的对应点,总结了与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点的坐标的规律,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笔者通过提纯情境要素,培养了学生留心情境的习惯。
  三、提纯问题要素——培养学生探查问题的习惯
  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借助提纯问题要素来实现,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使学生懂得怎样来给数学知识下定义,培养学生探查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知道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让学生获得数学世界的美感,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诸如窗户上的剪纸、产品的标志等,然后与学生展开了以下问答:
  师:观察剪纸、产品标志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生:剪纸和标志两边的图案是一样的。
  师:没错,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图形吗?
  生:笑脸、蜻蜓。
  师: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些对称的物品,那么除了肉眼观察,还有什么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的好方法吗?
  生:两边对折,看两部分是否一致。
  师:像这样对折之后两边重合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轴对称图形。而中间的这条折痕则被称为对称轴。
  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使学生尽快熟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熟悉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出对称轴。这样,笔者通过提纯问题要素,培养了学生探查问题的习惯。
  四、提纯实践要素——培养学生挑战实践的习惯
  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借助提纯实践要素来实现,将学生投放进数学的海洋,让学生在其中不断练习数学技能,应用数学知识,掌握培养学生挑战实践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熟悉移项法的应用,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让学生利用课堂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学生先是对习题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找出了其中的有用信息,然后列出了等式。接着,学生又利用等式的基本性,采取移项法,将方程一侧的项移动到了另一侧,开始了解方程的步骤。笔者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移项的时候,忘了变号,导致计算结果出现了错误,便提醒学生注意,并鼓励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先把未知项左移,常数项右移,保持先写原有项,再写移来项的习惯,完成“x=a”的形式的转化。这样,笔者通过提纯实践要素,培养了学生挑战实践的习惯。
  总之,本文通过为学生提纯生活要素、提纯情境要素、提纯问题要素、提纯实践要素,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留心情境的习惯,培养了学生探查问题的习惯,培养了学生挑战实践的习惯。学生在数学挖掘的过程中,意识到要留心自己周围的事物,从中找出数学隐藏的线索,解决自己心中的困惑。学生还从教学情境中看到了数学多变的一面,认识到学习应该是灵活的,而不是僵化的,是需要有充分想象的。学生在探查问题的时候,发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能够将知识串联起来,获得思考的真谛。学生的挑战,让数学更具神秘色彩,吸引着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加快了学生抽丝剥茧的速度。教师在培养学生习惯的教学中,感受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分析了学生的现实情况,遵循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完成了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此外,教师对自身素养水平如何提高也有了清晰的思路,能够与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哈斯亚提·加马力.初中数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教学[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462-463.
  [2]周炳华.试论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17(24):77-78.
  [3]马建华.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47.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