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攻击性行为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行为,指的是人在主观意识的控制下对他人身心产生伤害的一种行为。本文对于小班幼儿在园攻击性行为的特殊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幼儿攻击性行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自控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057-02
  攻击性行为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行为,指的是人在主观意识的控制下,对他人身心产生伤害的一种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指幼儿有意識对他人产生伤害的一种行为,包括拍、打、踢等多种方式。攻击性行为多发生在幼儿期乃至青少年阶段,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学前期幼儿处于身体心理发展的快速时期,而小班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更具有研究价值。小班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自我中心化较为明显,爱模仿,具有一定的直觉行动思维,正确语音和语词等还未发育成熟。因此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较中大班较少,但更具有原始性,且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受自身情绪影响较大,但不具有强烈地攻击性,容易在成人的安抚下转好。一般来说,幼儿拥有敌意性攻击行为和工具性攻击行为,男性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要略多于女性幼儿,而幼儿攻击性行为更多是他人制止行为。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应当本着男女幼儿平等的态度。
  一、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殊表现
  那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会有怎样的表现呢?笔者以昆山市XX幼儿园小班,出生于2016年至2017年阶段的30名幼儿为对象,重点观察6名幼儿,其中3名男孩,3名女孩,发现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表现如下:
  (一)小班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笔者将所得到的数据按月进行分类,比较了三个月儿童攻击性发生的频率,分别对应幼儿行为的变化,发现幼儿第三个月出现攻击性行为略多于第一,第二月。
  随着幼儿在园时间逐渐增长,幼儿对幼儿园生活和人际环境逐渐熟悉,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出现的次数慢慢增加,以往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时也会产生攻击性行为,但笔者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多可能表现为不安和焦虑,而随着时间的过去,对环境的逐渐熟悉,幼儿才开始逐渐表现内部的情绪,逐步出现攻击性行为。现实中老师也会尽量安抚幼儿的情绪从而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二)小班男童的攻击性行为仍略多于女童
  将所得到的数据根据男女进行分类,比较两者发生频次的变化,发现男童攻击性行为的次数要稍大于女童。
  现如今部分研究认为,男童女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频率差异并不显著,然而笔者在研究中仍然发现男童的攻击性行为仍略多于女童,这与男童女童的先天气质类型有关。同时仍与幼儿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小班幼儿仍处于以我为中心认识性别的阶段,这对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科尔伯格性别守恒论中能够提出三岁的幼儿尚处于性别标志阶段。他们可以正确标志自己的性别,他们知道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但仅能根据外在的特征如头发的长短、服装等判断,但此时的他们已经处于刻板认识性别的初级阶段,他们知道男孩子就应该喜欢小汽车,女孩子就应该喜欢娃娃。同时幼儿性别所带来的气质类型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有一定影响。
  (三)小班幼儿身体攻击性行为要多于言语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类型即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方式,,可以分为身体型和言语型,第三种身体言语型发生较少,笔者将其忽略。从这两个不同类型,将其分类进行数据整理。
  小班幼儿虽然已经完全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但对于某些字词的语音还不能完全掌握,他们具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动作对幼儿思维的影响要大于语词,而随着幼儿年龄逐渐增长,语词的影响逐渐增加,动作影响逐渐减小。这些生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身体行攻击性行为要大于言语攻击性行为,同时小班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进行注意分配,不能一边运用发声器官进行言语一边动作,因此幼儿的身体语言混合型攻击性行为出现频率较少。
  (四)小班幼儿自身制止攻击性行为要略少于他人制止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中止方式可以分为自止和他止两类型,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他止以教师制止行为为主,同伴制止行为较少,将其进行分类比较,幼儿攻击性行为中止原因中,自身制止要略少于他人制止。
  小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我意识尚处于萌芽阶段,仍是以自我中心去认识世界,认知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对于攻击性行为尚不能完全控制。幼儿在园时间较短,教师同伴等环境的影响尚不能起到很大作用,而随着幼儿年龄逐渐增长,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强,教师制止行为将逐渐减少,同伴制止行为将会逐渐增多。因此,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更多表现为因他人而停止。在笔者观察期间,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带班老师会第一时间制止,用言语安抚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安静下来,从而停止自身的攻击性行为。在笔者观察的后期,一部分幼儿在其他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后,会对其行为制止或者求助老师。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应对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小班幼儿,如何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逐渐增加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幼儿园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忽视男女性别差异,为幼儿营造安全温馨的环境。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巧妙地利用环境布置和社会媒体等对幼儿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幼儿在安全温馨的环境中产生信赖感。在日常生活的组织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没有意义的消极等待,使幼儿自主合理地利用时间。
  小班幼儿具有爱模仿的特点,幼儿园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尤应重视自身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带有攻击性倾向的行为,幼儿家长应当尽量避免出现。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家长更应该给与耐心和呵护,避免以暴制暴。用温和的言语和动作让幼儿中止攻击性行为,明白自身行为的不正确,达到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目的。例如幼儿家长可以和幼儿一同阅读绘本等活动,帮助幼儿共情,在共情基础上能够移情,增强幼儿的亲社会意识。
  参考文献:
  [1]管红云.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
  [2]白传亮.4岁幼儿气质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6.
  [3]苏杰.3-5岁幼儿攻击行为与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
  [4]张茜.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3.
  [5]孙斌.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行动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7.
  [6]马丹.移情训练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5.
  [7]谈蕾.融合教育环境下正向行为支持对儿童攻击性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7.
  [8]查抒佚.儿童气质和关系攻击行为对受欢迎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6.
  [9]程艳.父母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信念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10]解男.艺术治疗对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干预研究[D].辽宁:鞍山师范学院,2015.

相关文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新疆防雷减灾工作行政执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