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德育教育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就必须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视。而小学作为学生思想品质形成基础且关键的阶段,自然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黄金时期。小学教师需要抓住基础性的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了解当前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情况的前提下,对提升小学低年级德育有效性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029-02
  德育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特别是在小学这个特殊且重要的年龄层次阶段,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形成对其今后的成长道路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要增强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实现小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目的。小学教师应当加强对德育教育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争取借助有效的教育手段达到理想的德育教学效果。
  一、当前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虽然不少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践行过程中,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德育教学效果。因此,小学低年级教师想要真正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清晰明确的认识到当前德育教育的现状及阻碍德育教育效果提升的问题。对此,文章主要提出以下几点看法。首先,当前德育教育工作中秉持的观念比较陈旧,与现阶段的教学时代背景相脱节,这使得教师无法得到正确的德育实践引导,德育教育手段相对于制度化、形式化,仅局限在表面层次约束小学生的行为,而无法真正实现培养有道德的人。其次,教师的德育教育目标也相对不够清晰,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模糊的德育教育目标会严重影响德育教育效果的呈现,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顺序颠倒,再多的德育教育手段都有可能是做无用功,从而阻碍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这次德育教育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处于分离状态,过于形式化和机械化的德育教育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德育教育失去现实意义,导致德育低效。最后,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比较简单,往往习惯于运用说服和灌输性的方式,学生缺乏对于德育过程的主动参与与思考,只是在教师的约束下做表面的乖学生,无法将正确、合理的思想和观念真正内化于学生的内心和行为上,德育教育目标就较难实现。
  二、小学低年级德育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一)改进教育方法,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由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相对单一,教师忽视了小学认知以及成长发展的规律,使得单纯的说教无法真正达到的德育教育的目的。对此,小学教师想要真正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在原本的教育方法基础上进行丰富和创新,结合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运用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法,使学生真正信任、信服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所传递的思想观念,从而切实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代替过于生硬、直观地灌输性德育教育方式,从而真正发挥学生自身的内力作用,引导学生的自我觉醒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定期评选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如纪律之星、绘画之星、体育之星、文明之星、卫生之星等等,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口头以及物质上的褒奖,激发其他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榜样的力量。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书籍、电影,利用课余的时间为学生播放或者让学生自主观看,同时鼓励学生谈一谈对于这些资料观看的感受和想法,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品德教育。
  (二)渗透传统文化,深化德育教育内涵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德育教育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中无数先贤的思想与智慧引领学生,让小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财富,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达到浸润学生品德与情操的德育教学效用。
  小学教师首先有善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教育素材。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那么在传统文化中自然蕴涵着丰富的礼仪文化,知礼是教师需要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运用传统文化则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其次,爱国精神也深深潜藏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小学教师可以运用古人对于国家与民族奉献的事例,让学生懂得爱国之心究竟是怎样的,同时也对于祖国与山河的热爱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此外,传统文化之中也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相关的历史故事,从而激励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在困境中崛起与重生。总之,小学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深深扎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加强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效果的作用,深化德育教育内涵。
  (三)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德育教育体验
  实践活动是增强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促进优秀思想品德内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结合实际的德育教育需要和现实条件丰富德育教育活动的內容,在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之下,精心设计活动的不同主题,让学生在不同主题的活动之中获得针对性的思想道德引导与熏陶,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建构自身的思想观念,给予学生印象深刻的德育体验,强化教育效果。
  例如,为了弘扬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教师可以组织设计“难忘师恩”“尊老爱幼”“我爱我家”“不朽精神”等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感恩教师教育引导的贺卡制作、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真正走进敬老院或者孤儿院做力所能及的事、教师为学生播放具有民族精神的影视作品,学生再进行观后感的撰写等等,让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真正体验将良好的道德品质付诸于实践的美好感受,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良好思想与行为习惯的塑造。
  (四)促进家校联合,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小学教师要认识到除了学校之外,家庭和社会也在不同层面显著影响着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整合家庭和社会的德育教育资源,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让家庭、学校与社会全面联合,形成合力,从而激发德育教育工作的最大潜力,在各个方面各司其职的过程中保证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学校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在德育教育力量联合的过程中发挥引导与指挥作用,同时借助在学校期间的最佳机会,运用切实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实施教育。其次,家庭需要在德育工作中发挥渗透功能。因为家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对于学生思想以及行为方面具有潜在且深刻的影响,家长需要提升德育教育的意识,并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德育教育深入学生精神世界。
  综上所述,小学是人生重要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就更要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学校的引导下积极发挥各个方面德育教育职能,实现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之下德育教育手段的创新与发展,从而切实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达明.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129+131.
  [2]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6(33):126-127.
  [3]李艳芬.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学周刊,2018(02):51-52.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