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成就精彩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类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小组合作教学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类新颖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逐渐被各省市学校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初中数学的教学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一线数学教师重视起小组教学的应用。然而,由于教学手段尚未成熟,在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阻碍,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巧妙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成为现如今的教学热点课题之一。为此,本文论述了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运用策略;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014-02
  为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满足初中学生素质发展需求,及时革新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成为现如今教师实现高效率课堂的重要指标。而合作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可逐步解决以往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还可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为此,初中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重视起小组教学的应用,积极探索出有效的应用路径,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一、合作学习现存问题
  (一)学生分组不科学
  现如今,部分教师对分组教学的应用依旧还停留于表面形式,在小组规划与组建方面考虑并不周全,为简化教学步骤,分组仅按照前后座位来组成,并没有正确地认知到科学分组的重要性。还有一类状况,则是教师虽已经消耗了时间与精力去规划各小组的组成成员,但是由于缺乏该方面的实践教学经验,学习分组依然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没有掌握到全面的小组划分原则,在该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尚且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案例研究,致使分组教学未能达到预期成效。此外,由于不同学生间在个体素质、学习态度、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学习时往往会出现思维习惯与学习成绩差距大的现象,致使组内成员之间沟通时缺乏共同语言与思维碰撞。
  (二)合作内容与时机不合理
  小组合作教学虽说是一类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并不是说它就能够适用于任何教学场景。现阶段,部分教师进行数学小组教学时依然存在盲目性,在选用分组教学内容与时机时考虑不周全,选择不恰当。例如,教师可将一些探索类、过于开放、偏离教材的数学难题交给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分组探究,选择的内容与时机都不恰当,且预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充足。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立即展开合作学习,学生思想还处于游离状态,学习状态不良好,知识合作教学无法发挥成效,甚至还会起到相反效果,浪费课堂时间。
  (三)教师自我定位不准确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部分教师依然找不准自身的定位,通常以“旁观者”角色来进行数学教学。在学生分组交流与探讨时,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与内容漠不关心,欠缺细心观察的环节,对各小组成员探究水平与讨论情况没有及时的掌握与了解,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无法及时予以其指导与启发式教学。教师作为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对合作学习的效率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合作学习大概涵盖了提出问题、创设数学情境、小组探究、公开分析结果、教师点评与总结这几个主要环节,高效的分组教学要求教师对以上各环节的过程都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最终进行针对性指导,进而提高整体分组学习水平。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会在最后一个环节予以权威性总结,在学生讨论陷入困境时,欠缺启发与点拨的环节,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分组教学有效路径
  (一)分组教学生活化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且应用与生活。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时,需要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降低其理解抽象知识的难度,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为最终目标。在分组学习前,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以此增加学生生活经验,有效提升分组学习成效。例如,笔者在讲解《等腰三角形》这节内容时,将学生依照相关标准划分成为各个小组,且在各小组成员中选出一位组长来维持小组学习的秩序,协助教师掌握小组成员内的讨论状况与知识水平。在完成以上步骤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曾在哪些场景中遇到过等腰三角形?”“可以举例描述吗?”随后要求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自身的实践生活经历,寻找生活中出现的等腰三角形。小组长则负责记录整理组内成员所提出的典型例子,挑选出最常见、具有代表性的生活例子,让举例者在班级中进行公开讲解,可在学生举例中捕捉到“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两边相等”这个几个关键性词语。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该例子的实物图通过教学辅助设备呈现于学生眼前,并且要求学生思考该图片是否符合以上三个要素。随后笔者进行总结与补充教学,通过完成问题提出、小组合作、对比分析、解决问题这几个基础教学步骤,全面提升合作学习成效。
  (二)重视组内成员分工学习
  在进行分组学习时,由于组内成员个体差异性,其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表达能力、探究能力都各有不同,为实现小分组学习机制的高效运行,教师在组织分组学习时,需要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间存在的不同点与差距。并要求组长在管理小组时,重视组员在分组学习时的人性化、合理化、科学化分工,做到因材施教,提升组内成员之间配合的默契度,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笔者在讲解完“实数”这一模块的知识点之后,可要求各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总结“数”的思维导图,小组长则通过征求组内成员的意见,按照各同学不同的兴趣安排制作任务。针对喜欢阅读且细心的学生分配给其收集数学资料的任务;针对书写优秀的学生分配给其摘抄书写的任务;针对喜欢绘画,善于构图的学生,可分配给其画思维简图的任务,给予每位同学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们都可学会应用自身的优势,,切实感受到数学分组学习的乐趣。
  (三)善于引导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需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善于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数学发散性思维。第一方面,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自主探索解决路径,学会应用不同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式解题。第二方面,要求学生验证每一种解题方式,引导其形成发散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数学应用类问题时可以展开联想,通过发散数学思维,结合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有效解决生活问题。例如,笔者在讲解“测量三角形高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提问,“有哪些测量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多種测量方式,部分学生通过“三角函数”来求三角形高度,一些小组通过“勾股定理”来求三角形高度,还有小组通过“金字塔阴影法”来测量其高度,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的欲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分组合作教学是新教改背景下产生的新兴教学模式,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将其进行有效应用,可有效培养学生团结能力、数学思维、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数学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是建瓯市2019年度教育科研课题“课改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B1901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发军.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50.
  [2]柯文祥.课改成就精彩——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模式[J].名师在线,2018(27):17-18.
  [3]顾士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践行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2):36.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