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阶段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劳动教育成了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也在素质教育领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实际教学中的贯彻实施,针对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应将给予高度重视。就当前形式而言,大多小学生劳动的认知能力不够,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生活中的自理能力欠缺,这便是当下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与此同时,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探讨,为及时解决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小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生;劳动技能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20)33-0035-02
  我国目前最为明显的问题即是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其在家庭环境中备受宠爱,便形成了对劳动无从下手且毫无劳动意识的现状,对于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增加了阻碍,不仅降低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也限制了自身的生活能力。所以,从小学阶段初期就应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小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对劳动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的快乐成长。
  一、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夯实基础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学校注重的目标不再是对分数及升学率的过分追求。所以在小学阶段,劳动教育被提到课堂中,并加强对劳动的教育力度,让学生从基础的劳动活动学起,帮助他们提升自理能力进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促进道德品质的养成
  由于社会环境较为复杂,部分人群对劳动过于轻视,亵渎艰难辛苦,又害怕挫折,同时还追求个人享受,贪图安逸。为避免小学生受其影响,应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使他们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有效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有助于小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树立。
  (三)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小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相关劳动实践活动,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有益于小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小学生的动脑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进行,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和谐发展。
  (四)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将素质教育作为首要教育对象,其包含身心健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劳动技能教育。教育的核心依旧是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劳动教育明确指出要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有机结合,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阶段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忽视劳动教育
  学校往往将重点放到素质教育方面,将过多的精力用于对小学生的减负工作,忽视了多种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即便在大部分学校都有劳动教育课程,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被其他课程占用等,进而不能充分保证劳动课的教学时间,因此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难度较大。
  (二)教师对“劳动”一词认知不足
  一种情况是教师往往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方式,在学生犯错或违反学校规定时,教师就会用劳动的方式惩罚他们,例如放学打扫教师、摆放桌椅、倒室内垃圾等,误导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认为劳动是不光彩的。另一种情况,,在教师为学生授课时,表达的语言中存在看轻劳动人群的现象,进而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受到影响。
  (三)受家庭影响,毫无劳动意识
  在当今情况而言,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一定的比例,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安心读书,大包大揽了所有劳动,其中包括学生自己分内的事情。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们进行劳动的机会,使学生失去了劳动的权利,致使他们没有经受困苦、劳累的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受到影响。
  三、针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劳动的分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小学生实践劳动的机会逐渐减少,对劳动的意识也逐渐下降,严重存在无视劳动、毫无劳动意识以及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等现象。劳动作为一项技能,体现出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价值观念。我国法律强调指出,劳动不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一种光荣职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小学教育阶段,将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提升高度,普遍开设劳动课程。从国家层面来分析,这属于对劳动教育加强重视,科学推动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和谐发展。所以,学校的教育理念应适时改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优良的劳动习惯。

相关文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新疆防雷减灾工作行政执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