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小衔接阶段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幼小衔接作为第一个教育衔接环节,关系到以后整个教育的连贯性,而幼小衔接的顺利与否与幼儿园、学校、家庭、幼儿自身等多方面的相互配合有关,因而难以避免地会有少部分幼儿在此阶段出现听、说、读、写等不适应,数学学科的学习不同于语言、社会等其他学科,数学的学习是连贯性、系统性极强的,,因此幼小衔接阶段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关系到儿童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切入点分析幼小衔接阶段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 幼小衔接;学困生;转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147-02
  幼儿园与小学是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小衔接历来都是教育领域内一个研究的重点。而能否衔接的顺利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幼儿等不同程度的协调配合,而幼儿自身的能力发展水平、家庭情况各不相同并且差别较大,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少数孩子出现听、说、读、写等不适应,进而出现学困生的表现。虽然此阶段出现的学困生数量并不多,但是作为第一个教育衔接环节,关系到以后整个教育的连贯性,尤其数学学科的学习不同于语言、社会等其他学科,数学的学习是连贯性、系统性极强的,因此幼小衔接阶段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关系到儿童的长远发展。
  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不适应,如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过短,不能依照老师的指令听、说、读、写等;
  (2)社会性不适应,自控能力弱,规则意识弱,与别人交往困难;
  (3)环境以及心理上不适应,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教师都有较深的情感,不愿意离开幼儿园,对小学阶段的一切感到陌生。
  (二)外部原因
  (1)家庭教育不足,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协调水平和独立自理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还有一些家长处于无力状态没有合理的方法去配合学校完成教育合力。
  (2)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教育对规范性和约束力要求不高,小学教育是以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因此有很大的区别,然而这两个阶段又是缺少联系的教育基地,小学与幼儿园教学衔接工作缺少研究及沟通,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很陌生,因此缺乏整体的认知和配合。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利用课堂教学转化数学学困生
  (1)利用游戏激发主动参与和学习乐趣,感受知识内涵
  “抱团游戏”目的:复习10以内的加法。规则:老师说3+4,那么就需要有七位同学抱团,正确抱团的获胜,其他的淘汰。“碰球游戏”目的: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规则:教师先出示数字7,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说:“嗨、嗨,你的3球碰4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7。愉快的氛围中,孩子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在编游戏时教师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游戏,避免过分沉迷于游戏氛围失去了游戏教学的本来意义。对于学困生要课前沟通游戏规则并且把需要的知识储备以“课下补充能量”的方式给予个别辅导保证课堂的参与,也能让学困生感到数学知识可以服务于游戏。
  (2)利用故事情境带入新知的学习,延长专注时间
  以《6和7的认识》为课例,先通过20秒的动画片佩琪和小伙伴一起数数引入,接下来故事情境是学生们和佩琪一起去爷爷的农场玩(幻灯片配合演示),通过去农场寻宝来一步一步展开,第一环节先是找彩蛋认识了数字6和7,知道了5后面是6,6后面是7,并且观察彩蛋的不同知道了第6和第7,接下来通过佩琪捡到一把数字5和7已經磨损的断尺,通过猜一猜6的左边是几右边是几的问题理解了和6相邻的两个数是5和7,然后大家要给捡到的彩蛋标序号引出6和7的书写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活跃、他们喜闻乐见的课堂情境。
  (3)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积淀活动经验、提升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先在屏幕上出示5朵花、5支铅笔、5本书、5块糖……如果直接告知学生,这些都可以用“5”表示,显然是一个由“具体”直接到“抽象”的过程,对于学困生就加大了学习难度,进而懂非懂。于是引导学生用小棒代表不同的物品来摆一摆,并让学生边摆边说“摆的是什么物品的数量,用了几根小棒表示”。学生每摆一次就经历一次抽象的思考过程,在反反复复的摆与说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明白“数量5的物体都可以用5根小棒来表示,也就是5根小棒可以表示数量是5的所有物品。”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小棒为学生搭建了抽象与形象的桥梁,通过操作积累了活动经验和通过思考提高了抽象概括能力。
  (4)善用“数形结合”理解数,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加减法时,通过形象的演示:“把两只手中的气球合在一起”和“手中的气球飞走了1个”,同时配合点子图表示“合并”用加法和“去掉”用减法的含义。先通过直观演示,到点子图(形)再抽象出算式,由形到数,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
  (二)利用课下情感沟通转化数学学困生
  “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刚刚踏入小学的学生非常贴切,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欣赏和喜爱。比如肯定孩子书写的漂亮时告诉他“这就叫做认真、这就叫做态度端正”肯定孩子的声音宏亮时告诉他“很勇敢”对于学困生还要在生活中更多的关注闪光点,发现他们在学习上有困难时要以他们乐意接受的方式补习,笔者称之为“课下补充能量”或者“课前补充能量”。
  (二)利用家校的有效沟通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当孩子在学校某方面有进步时及时表扬,并通知家长,当发现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进步时要与家长分享,时常激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目的。
  (三)利用同伴互助对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
  给学困生找两种伙伴,一种是学习优异、学习轻松的经常帮助他并且提醒他。第二种伙伴是和他一样学习上有困难的,让他们一起比一比谁学得更认真,谁的进步更大。
  三、结语
  总之,幼小衔接阶段数学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教师的高度重视。“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探索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道路上,教师们还需要潜下心来,在日常的教学中多一些细心,多一些耐心,去观察,去思索,去创造,找到更多的策略帮助学困生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崔玉文.幼小衔接之心理衔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10).
  [2]张军霞.我是这样转化学困生的[J].小学数学参考,2008(9).
  [3]肖海波.小棒,让数学课堂如此精彩小学教学参考[J].数学,2019(11).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