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初中英语阅读课堂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文章对初中英语阅读课堂开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在教学中围绕三个维度进行了尝试:利用文章脉络,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倾向;设开放性推理判断,培养学生认知的成熟度;恰当课外补充,激发学生求知思维倾向。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5-0194-02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良好判断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真实性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具有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等能力。本课例是牛津版初中英语8A U8reading,这是一篇故事性题材的记叙文,文章通过主人公Timmy在台湾地震中的经历,让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状况与这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后果。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和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对文章故事内容作出理性分析。
  在本课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笔者围绕这几个方面,具体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一、利用文章脉络,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倾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当做是学生对外在世界的感受、理解、认知的过程。教师可通过“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策略,利用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帮助学生解剖文章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一)整体感知,摸清文章大概
  笔者先导入了台湾大地震的图片,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推测。接着,笔者提出了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文章,使学生对文本故事有大概的了解。
  (二)处理细节,分析内在联系
  笔者展示地震发生前、后的场景,把生词、句放在相应场景中,再通过图示,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让学生进行记忆,使词句形成内在的联系,利于学生理清文中事件的发展。
  然后,笔者播放视频,让学生完成True or false questions,对文中细节进一步把控,利于学生对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紧接着,笔者出示六幅图,要求学生选择相应的图片说明。学生通过图片与文字的比对,了解事件发生的几个节点,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让学生把握了故事发展的情节,训练了对照分析思维能力,也理清了故事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联系整体,提升分析能力
  笔者要求学生将六幅图按事件发展的顺序排序,然后笔者把这六副图分成了四个板块,要求学生根据事件发展情况,选择相应段落。这让学生对文章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从整体把握了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同时提升了学生们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设开放性推理判断,培养学生认知的成熟度
  阅读还需要挖掘文章背后的隐含信息,常见的就有推测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
  (一)寻找关键词,推敲作者情感态度
  作者写文章,包含着自己的情感态度,教学生推断作者情感态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能反映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词,如形容词、副词、名词和动词。
  笔者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提取信息,对主人公Timmy在地震前、中、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寻找相关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这需要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更深层地解读文章,内化语言知识进行有效输出。通过寻找这些单词,学生对Timmy遭遇及其情感变化的主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推敲作者的情感态度:为Timmy的被困感十分揪心,对最终的获救由衷高兴。
  (二)开放性设问,推敲作者写作意图
  每一篇文章的文字背后都隐藏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何挖出来?可以通过设问去获取。
  笔者在课堂中出示了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①If an earthquake happens, will you run out or not? why?
  And how will you protect yourself?
  ②If you were trapped,what should you do?
  第一个问题学生第一反应是“run”,可有的学生觉得“If you are in a tall building, it’s hard to run out.”特殊情况下,选择如何自救比较安全。再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地震时的正确逃生方式,以达到认知的基本成熟。
  第二个问题能让学生理性地思考被困后如何自救。通过头脑风暴,,学生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这对不仅让孩子们思索如何求生,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有效思考。

相关文档:
浅析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学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