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算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读写算杂志社 > 论文赏析 > 正文

初中生物实验课设计的现状及优化方案探讨

发布时间:2020-10-05 人气:

  摘 要生物实验课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养成主动提问、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本文分析初中生物实验课设计的研究现状,总结几点有关生物实验课的设计经验,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程设计;生活案例
  中图分类号:Q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5-0148-02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改后,生物学科教学中实验课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凸显,成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目前生物实验课的开展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必要对其课程设计现状进行研究。
  一、初中生物实验课设计存在问题
  (一)教学理念滞后
  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大量实验内容,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教师多将教学重点放在生物理论知识、基本原理的讲解上,生物实验并未被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重点,即便开展课上实验活动,也多由教师进行演示,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理解、记忆生物知识时,主要依靠课本及教师讲解形成的固定印象,缺少生物实验的支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停留在表层,生物学习缺少趣味性。
  (二)实验条件缺失
  生物实验需要使用大量仪器和工具,部分实验还需到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操作。学校大多配有生物实验室,但有关实验设备配置并不齐全,一些较复杂的实验项目无法进行,且也很难覆盖到全班学生。另外,实验室中缺少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其功能属性相对单一,无法很好匹配常规生物教学活动,也成为限制生物实验课创新设计的一大原因。
  (三)教学方法单一
  常规生物课堂中,开展的生物实验活动多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方式进行,在部分学校中,生物实验仅以图片展示、语言讲解的方式呈现,教学方法的限制使得生物实验课并未形成单独的课堂,也很难发挥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热情的作用。另外,考虑到学生自主操作的可完成和安全性,在开展专门的生物实验课时,学生多在教师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操作,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對教师的依赖程度过高,少有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机会,导致生物实验课教育成效非常有限。
  二、初中生物实验课设计优化方案
  (一)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初中生物实验课设计应结合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围绕初中性格特点及学习偏好进行实验课方案设计。彻底改变以往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实验课授课状态,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实践、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发挥课堂组织和引导作用。例如在开展“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教学中,该实验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且过程安全,教师在课前对实验所需设备、操作流程、实验要求等进行明确,由学生进行装片的制作并独立完成表皮细胞观察,以图形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过程中,教师需走到学生周围,观察每名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出操作指导,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显微镜等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步完成显微镜模块知识的学习。自主动手实验极大调动起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学习兴趣明显提升。
  在选取学生自主操作实验项目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实验本身的难度和安全系数,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操作时间中顺利得到实验结果。诸如显微镜的使用、观察叶片结构等实验,均可用于学生自主操作。
  (二)完善实验教学设备
  初中生物实验课的顺利开展需要得到一定物质基础的配合,生物实验设备、器材是否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课的开展效率。另外,丰富、多样的实验设备及器材本身即能够引发学生的实验热情,促使其积极参与到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
  在初中生物实验课创新设计过程中,各学校积极完善实验课设备,显微镜、酒精灯、各类器皿的配置基本完善。考虑到生物实验课开展的便捷性,使其成为生物课堂教学的重点模块而常态化进行,建议完善生物实验室的基础教学实施,如多媒体工具、电子白板等,使得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能够同步进行。相较于语数外等学科,初中生物学科的受重视程度略有不足,国家标准要求初中生物课程每周应开设3节,但受时间限制,大部分初中学校每周开设2节生物课,在该情况下,开设单独的生物实验课存在一定阻碍。完善生物实验室基础教学设施的方法能够满足生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需求,弥补教学时长不足,并通过生物实验辅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理论知识,以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生物实验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