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算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读写算杂志社 > 论文赏析 > 正文

浅谈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

发布时间:2020-09-28 人气:

  摘 要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点,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为拖点,探索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数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提高问题驱动的作用,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5-0141-02
  新课改要求改变过去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转变课程的功能,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核心问题和引导式、探究式问题为主的问题驱动教学法,利用问题的驱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知识和兴趣等,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探究者,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知识的引导者,从而达成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它以生为本,以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通过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实现学生对数学课堂活动的深度参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问题驱动教学法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思路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提出的问题缺少层次性和启发性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来引导学习内容的,所以问题的设计尤为关键,但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缺少层次性和启发性。一方面表现为教师设计的问题把整体的数学知识分解的支离破碎,问题缺少层次性;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把知识对话变成知识问答,表面上师生互动积极,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给学生“灌”知识,缺少引导性和启发性。
  (二)学生主动提问问题的能力不足
  问题驱动教学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问题驱动教学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不应该仅仅是教师针对教学任务提出的,更应该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而目前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不足。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缺少积极主动的思考,惯性地“等待”教师知识的输入,不能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深度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表现为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的困惑,缺乏良好的表达能力。
  三、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内容,以问题导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把具体的丰富生活素材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以问题导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因此,在实施问题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设计有效的驱动问题,综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经验等,将数学问题寓于具体的现实问题情境中,使生硬的数学问题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立足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处于发展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小学数学知识独有的特性,以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激发小学生数学探究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强调通过渐进性、相关联性的数学问题,持续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动力。数学各章节之间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认真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寻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立足学生数学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的问题尽量不让学生产生太大的畏难感以免产生抵触情绪,持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探究,体验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內在驱动力,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广度与深度。
  (三)塑造良好课堂气氛,以生为本,提高学生探究的参与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