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大多数数学教师不断探索的内容。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详细说明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路径;数学氛围;生活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4-0200-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主张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此,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那么,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呢?
  一、营造数学氛围,使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灌输教学营造了一种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是可以想象的。基于课堂氛围在高效的课堂建设过程发挥的作用,笔者经常采用以下方法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一)搜集数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精神
  虽然初中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自己的认识,但听故事仍然是每个初中生极为感兴趣的。新一轮改革主张,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以挖掘数学史为教学内容,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并在积极情绪的驱动下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在聆听数学史内容的时候,学生会被故事中数学家的精神所感染,从而产生数学探究热情。
  以“全等三角形”为例,在组织该内容教学的时候,笔者在导入环节,以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了《数学神童希帕蒂亚》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希帕蒂亚和父亲一起在草坪上散步,突然看到地上有一大一小的影子,于是,父亲启发希帕蒂亚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为了弄清楚影子的问题,父亲带着希帕蒂亚参观了古埃及法老齐阿普斯的的金字塔,并向希帕蒂亚提出了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挑战。希帕蒂亚在接受挑战之后,回到家里,埋头钻研。经过几天的不懈努力,终于利用勾股弦定理算出了金字塔底面对角线的长度,接着,根据勾股弦定理进行验算,再获知金字塔一条棱的长度就可以算出金字塔的高度。但是,如何知道金字塔的棱长呢?希帕蒂亚在父亲的帮助下,通过测量影子获得了棱长,最终计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在倾听的时候,会自主地在大脑中浮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测量影子可以知道金字塔的棱长呢?在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之后,笔者自然而然地展现新知内容,驱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数学学习状态,营造出适宜的学习氛围。而且,在倾听故事的时候,学生还可以被希帕蒂亚身上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所折服,受到良好精神品质的熏陶。
  (二)查找数学符号来源,体会数学发明过程
  数学从产生之日起,逐渐地发展成了一个符号的世界。符号实际上是数学存在的具体表现。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中,如果教师盲目地与学生谈论抽象的符号内容,这不仅会对抽象思维欠发达的初中生提出挑战,还会削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基于此,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将根据数学符号的内容,简单地向学生讲述数学符号的来源,并在学生面前展示数学推理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的理解。
  比如,“√”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的一个数学符号,“√”是如何来的呢?这是学生不甚了解的。于是,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以笛卡尔的《几何学》为切入点,将“√”的产生、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在经历“√”的演变过程中,学生们仿佛回到了数学探索时期,产生浓厚的数学探索兴趣,自主地投身数学学习活动,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挖掘生活素材,多角度展示数学魅力
  (一)挖掘生活素材,拉近学生与数学距离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内容,数学中也包含着丰富的生活现象。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把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并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数学知识。虽然我们使用的数学教科书包括与生活有关的内容,但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科书是在普适性原则的指导下编写的,有些内容可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毫无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学会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搬教材。基于此,笔者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常常根据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相关的现象和内容,从而利用生活现象来缩小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对数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以“图形的平移”为例,这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平移现象把握图形平移的特点。在分析教材内容时,笔者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平移现象。基于此发现,笔者回归生活,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与平移有关的生活现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则借助多媒体将这些平移现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发出这样的惊呼:“这不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吗?原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数学知识有关。”在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自主地说出其他的平移现象。因为学生生活经历是不同的,在笔者的引导下,他们给出了多种多样的平移现象。在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下,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分析,看看它们具有怎样的特点。在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学习的自主权,还在生活现象分析、概括体验中,由浅入深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有利于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生活现象之外,还可以设计实践操作任务,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再次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以此提升数学认知,学以致用,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融入其他学科,多角度展示数学魅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这是毫无疑问的。它与语文、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抽象的数学知识,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削弱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笔者会挖掘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以此关系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驱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以“图形的相似”为例,在组织了基础知识教学之后,笔者指导学生们利用手中的笔,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学到的与图形相似有關的知识点,以框架图、线段等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在动手操作中建立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知。而且,在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自主地将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引入其中,建立知识联系,加深理解。在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之后,笔者则要求他们采取语言表达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描述,以学习所得的形式进行作业展示。如此知识总结活动的实施,不仅将数学与美术、语文等学科结合在一起,开拓了学生视野,还使学生在绘画、书写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冷静分析,加深理解,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总之,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立足数学教学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数学探究兴趣,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下自主合作、探究,借此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建构。
  参考文献:
  [1]张利华.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基础教育论坛,2018(34):28-29.
  [2]李胜兵.初中数学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以构建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103+105.
  [3]黄达红.深度反思对症下药——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的弊端及有效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8(19):95.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