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之授“渔”策略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当今时代是一个主动学习的时代,学生们进行学习活动的时长是终身、时间是随时。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如果老师们还以教授具体的基础知识为教学目标,只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捕获几只来自数学海洋中的小鱼或小虾,那么数学学习必将会成为学生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起于课堂,终于课堂,根本无法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要想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务必要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从认识“鱼虾”,变成如何捕捞“鱼虾”。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授渔策略;课堂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4-0173-02
  所谓的授渔策略,是指当老师在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海洋中遨游知识,不再让学生们做一个在老师的羽翼之下等待食物的雏鹰,而是让学生们在不断的捕鱼尝试中和老师的支持引导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渔夫”。因为,最好的数学知识学习方式莫过于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中主动地认知,而要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主动地认知,老师务必要清醒准确地认知当下教学形式,将数学课堂教学方向从基础知识解读转化到对探究数学方式的基本方法和必备能力与品格的培养。在数学认知活动中为学生预留出足够思维驰骋的空间,让学生们可以充分调动个人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理解数学知识,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能够为学生发展成长助力的重要元素。
  那么在组建数学知识认知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如何才能将学生们都培养成合格的“渔夫”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四个层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情境开发,多维探究
  要想培养合格的“捕鱼者”,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捕鱼”兴趣。数学是一门被广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工具性学科。现实生活为数学活动提供了有效的、真实的践行空间,数学活动促进了现实生活问题的迅速解决。与此同时,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是从现实生活中概括总结而来的,将对这些知识的探究放置到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是对数学学科本质的还原,也是降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认知难度的需要。故在教授小学生“捕鱼”技能的过程中,老师完全可以开发生活情境,让学生们在多维情境中主动探究,在主动探究中提升能力。
  例如,在《角的度量》知识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小明一家五口分生日蛋糕的视频,然后笔者问学生们:“小明说,他要给每个人一样多的蛋糕,他做到了吗?”“做到了。”学生答。“哦?你们是如何知道小明分的每一角蛋糕都一样大呢?这可是要用数据说话的呦!”笔者继续问道。
  接着,学生们纷纷就该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最终在智慧交锋中明确了角的大小该如何表示,以及角的大小该如何测量等数学问题。
  在该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分生日蛋糕这一生活情境,导入角的度量知识教学,让学生们在“小明分得是否公平”这一情境性问题的探究中,分析研究了该生活情境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完成了知识捕捞任务。
  二、疑问巧设,互动学习
  设疑是数学课堂中,老师影响学生课堂认知行为的主要方法。课堂疑问的巧妙设立,不仅可以勾起学生来自内心的认知需求与欲望,让学生们充分调动自己的全部心灵和整个身体来参与课堂探究,而且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帮助老师轻松把握课堂教学进度,掌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情况。故要想在小学数学认知活动组织过程中将学生们培养成合格的“捕捞者”,老师不妨以巧设疑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自身认知局限,让其在师生互动中解决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顺利完成主动认知活动。
  例如,在带领学生们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笔者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回忆了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问学生们:“你们说我们是否能够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变成一个规则的图形呢?”接着,笔者让学生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卡纸,并利用剪刀、直尺等工具完成图形变换任务。
  随后,笔者问学生们:“你们变成了什么图形?”“长方形。”学生答。“真棒,那你们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笔者又问。继而,学生们用直尺测量,并标出相应的数据,,然后用矩形面积公式结算出了图形面积。“那你们还能把这个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吗?”笔者问。“可以。”学生一边回答,一边完成了图形还原任务。
  “现在,再次仔细观察这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呢?”笔者问道。或许是因为问题过难,这次问题提出过后,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久都没有人回答笔者的问题。于是,笔者继续提示道:“你们想一下,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石头和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曹冲称石头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让你们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又是做什么呢?”该问题抛出后,不少学生纷纷醒悟,继而结合自己在图形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得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在该教学过程中,笔者以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指引了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问题指引下跨越了思维鸿沟,获得了豁然开朗的感悟。
  三、小组创建,力促合作
  数学之海,深不可测,其海平面也不是风平浪静、毫无波澜的。而小学生毕竟是初出茅庐的“小渔夫”,他们无论在经验,还是在能力上都与成熟的“渔夫”相去甚远。故要想让这些“小渔夫”们进入更深的海域,捕捞更大的“鱼”,老师们就不妨以创建自主认知小组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解决其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阶段性难题。
  例如,在对“分数”意义感知过程中,笔者先根据自己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组织协調能力、思考辨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了解,组建了数学知识四人捕捞小组。然后,让他们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如下认知任务:
  (1)在分数中的单位“1”究竟指的是什么?
  (2)两个人均分一块饼干和两个人均分四块饼干,最后得到的分数值一样吗?
  接着,学生们在认知分享和谈话倾听中,完成了交流分享任务,在吸收借鉴他人主动认知经验的过程中,完善了个人观点。在对同伴观点的反驳中,发展了思辨意识,进而在不断的智慧交锋中延伸了自主认知空间,发展了深度思维。
  在该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分组探究的方式给学生们预留了足够的主动合作空间,让学生们在现实情势的趋势之下主动与他们进行合作,集众人之力化解个人认知能力上的不足,在通力合作中攻克认知难关,获得了个性化认知体验。
  四、及时反思,积极内化
  没有反思的数学课堂是不完整的数学课堂。课堂反思环节既是学生的自我审视环节,也是学生的知识内化环节。课堂反思环节的顺利推进,无论是对老师检验课堂教学成果,还是对学生认知自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故要想培养合格的知识“捕捞者”,老师还应重视对课堂反思环节的构建与优化。
  在以教授学生们数学知识“捕捞”技能为主题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们的课堂活动是自主、自愿的,他们参与到的课堂探究环节各不相同,获得的课堂感悟是充满个性的。故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反思环节应该是包容的,是能指向学生认知过程的。
  所以,在组织该种形式下的课堂反思活动时,笔者常常使用学生自评法、个人展示法、思维导图绘制法、小组互评法等具有生本性特点的教学反思方法,让学生们在主动的自我反思中,消化了课堂所学,了解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学习状态,明确了提升个人能力的基本方向。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们在这个以终身为时长、以随时为时间的学习型社会中立足,老师就务必要转变思想,更新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目标,以适宜的教学策略,从多个教学角度考量,强化数学课堂中老师对学生自主认知行为的支持,让学生们在不断的自主认知中积累经验,学会做一个合格的数学知识“捕捞者”。
  参考文献:
  [1]张爱明.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9(35):108.
  [2]张会斌.浅析小组合作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才智,2019(33):129.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