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追寻文化之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笔者从“读懂、传承、立人”的教学理念出发,聚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立足实践,提炼出了基于目标梯度的板块教学策略、立足儿童角度的比较阅读策略、聚焦文化高度的古文古教策略、渗透表达深度的古今联动策略,唤醒学生与教师的诗心,遇见诗意,在诗与思之间,凸显古诗词教学的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4-0164-02
  优化古诗词教学是时代的呼吁。纵观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普遍存在碎片化教学,条分缕析;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重应试,轻体验。既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时严重抑制了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发展。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同时,学习古诗词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需求。随着教材的改革,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目明显增加,提升中高考古诗词的权重已成为大势所趋,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传统经典文化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板块教学策略:基于目标梯度
  基于目标梯度,教学设计要围绕学段目标进行板块式设计。所谓“板块教学策略”就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层面出发,从不同角度有序安排几次“块状”的教学活动,通过筛选、整合古诗词教学内容,并建立具有内在联系既有整体性又有分散性的语文活动来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能力,形成高效课堂。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文的教学为例,围绕通过停顿朗读古诗,抓住疑点了解诗意,比较拓展了解“苏子”文化的课时目标,通过四个板块“小小朗读家”“小小理解家”“小小发现家”“小小背诵家”的纵深推进,进行古诗词的认读、理解、赏析、积累,达到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比较阅读策略:立足儿童角度
  立足儿童角度的比较阅读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同时,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升与发展,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比较阅读是将主题、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阅读。在阅读活动中,通过求同、比异、整合等策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古诗的鉴赏力。研究中,教师尝试着在中高段的古诗词教学中采用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自主品悟,从读懂到化境,从内容到表达,从朗读到诵读,力求实现用“古诗词教立人”。
  (一)求同:强化某种新认知
  求同。选取在选材、主题、表达、语言等在某一点或几点上相同或相近的两篇或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强化并巩固对某一种古诗词元素的认知和习得。
  以笔者执教的《赠范晔》《赠刘景文》两首酬赠诗拓展课为例,通过读通故事,理解大意;情景想象,领悟诗情;比较阅读,强化认知三个板块的设计引导学生认识酬赠诗所具有的特点。在求同比较中,“酬赠诗”的模样在学生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学生也在诗与诗的碰撞中,触发了思维,形象感知并归纳出什么是酬赠诗。
  (二)比异:产生思维冲击波
  比异策略,选取题材、内容等看似相同却存在着独特个性的两篇或多篇文章进行求异比较,产生学习冲击波,丰富对某一个题材、某一作者、某一内容、某一意象等古诗词元素的认识。小学语文教材中,“渔父”的意象也比较常见。《渔歌子》一词塑造了悠然自得的渔父,《江雪》一诗中的渔父显得清高孤傲,这和古诗词中渔父形象的丰富内涵分不开的。巧用比异策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展开思考:““同是渔父,为什么形象差异如此之大?”学生在比较两个人的生平经历与创作背景中寻找到原因,继而引发学生认识到诗中的事物往往是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而同一个意象因为诗人的遭遇不同,心境不同,而传递的意象文化也截然不同,这就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三、古文古教策略:聚焦文化高度
  聚焦文化的高度,用古代的方式学古诗词,更能打破时空,营造与古人对话,与古人情境共生的心绪。
  (一)古读:指向诗词感知
  古诗词朗读教学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四个层次的朗读:①字正腔圆,读准字音。②标出停顿,读出节奏。③平仄声调,读出韵律。④融入想象,学古吟诵。
  (二)古译:指向诗词理解
  如何做到整体把握诗意?①换语序。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文本中的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揣摩大意,解释时,运用调换语序的方法,相对灵活地翻译诗文,使翻译更加连贯。②补省略。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和生活经验,进行语意的添补,使句子情境表达更完整,更连贯。
  四、古今联动策略:渗透表达深度
  渗透表达深度的古今联动策略,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在古诗词情思的表达上,得到熏陶,理解生命,增强体验,塑造人格。作为一门语文学科,更要以古诗词为依托,发展和丰富言语水平,提高言语智慧。
  (一)情思:指向审美鉴赏
  感悟生命、热爱生命,滋养性灵、省悟人生,提升生命品味,这既是文学艺术的终极关怀,也是古诗词教学的终极目标。
  (1)品读古诗,理解生命意义
  古诗中蕴含着浓郁的生命意义。比如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诵读生命意识的正面讴歌,有助于帮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青春的易逝,从而在有限的生命力,创造更多的价值。
  (2)品读古诗,增加审美体验
  在《七步诗》中,人们感受到了诗人曹植对哥哥为了皇位不顾手足、残害兄弟的痛心。
  【案例】《七步诗》教学片段
  品“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个“煎”字,我们读懂了曹丕的狠心绝情,步步紧逼;读懂了曹植的悲痛欲绝,心如刀割,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啊!曹植,将你心中的悲痛表达出来吧!(指名请学生读诗。)
  学生抓住诗眼,在品读中,通过还原画面、想象体验,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曹植的悲痛欲绝,体会曹丕残害兄弟的残忍,從而增加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
  (3)品读古诗,塑造完美人格
  读古诗,不仅是读诗,更是从诗中熏陶情感,培养品格,达到以诗立语文的格、立人生的格,更甚至帮助学生形成基于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二)文脉:指向语言建构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表征之一。
  1.诗文运用。在教学《忆江南》时,通过创设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景色,在学生和古诗、古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让文本、师生、作者之间产生了对话。
  2.读写联动。古诗词教学,要紧扣古诗词的本质,选择恰当的点展开读写迁移,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在执教《赠范晔》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陆凯对范晔的关切与牵挂,捕捉了联结文本与生活的教学点,展开想象,进行“陆凯与信使”“范晔与信使”的选做剧本创作和演绎,物化为我,还原诗人有意略去的情节对话。这样的想象与创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陆凯与范晔间的深厚情谊,感悟作者此时复杂的心情,既有对友人的关切和牵挂,又有对朋友的深深祝福。
  3.立体演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对经典古诗词加以创新,以课本剧、快板等文艺形式立体地呈现古诗词内涵,让古诗词生命更鲜活,更具感染力。
  古诗是一座发掘不尽的宝库,为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优势,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古诗词教学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使教学更科学、更合理,为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合格国民服务。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