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与健身的实践研究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基于课程标准下构建高效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提出要求,学生由兴趣而始,真正激发学生想要体育运动的需求,体育教师尤其注意评价要与教学同步,为学生发展真正服务。
  关键词 小学体育;健身;兴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4-0141-02
  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小学体育锻炼的目的与意义,接着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体育教学经验,分享小学体育促进学生健身的有效教学方法,即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
  一、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与意义
  毛泽东主席说:“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學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小学体育作为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不可替代性。体育锻炼对少年儿童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有重大影响;体育锻炼能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小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高兴、愉快、生气、内疚等都是情感的表现;体育锻炼能够消除大脑疲劳,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发展学生左脑功能的同时促进其右脑潜能的开发,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体育锻炼能培养儿童的意志品质,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能培养小学生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品质,也可以培养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锻炼胜不骄、败不馁、勇敢顽强、坚持到底等良好作风;体育锻炼能够发展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兴趣的发展与提高儿童的能力。总之,体育能够提高少年儿童运动系统的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体育锻炼则培养了少年儿童的良好心理品质,养成了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了少年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体育促进学生健身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
  将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教学这即为体育“生活化”的常见内涵,体育与健身是小学体育永不分离的主题,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质,养成其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这是体育教师执教的重要目标。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目标导向一定要清晰明确地表述,这样才能浸润到学生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活动设计实施要细化和有层次,评价前置,评价的要点提前告知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很好地完成学练,这样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真正激发孩子体育兴趣化,只有将他的学习经历与生活建立联系,体育教师从情景的预设、创新的生活情景、场地器材的生活化,把学生变为体育运动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去练、去评,在真正有兴趣的驱动下进行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锻炼,从而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单脚轮换跳是基础内容,属于民族民间体育,也是学生必备的技能。教师结合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开展了“单脚轮换跳短绳”的体育课。本课的关键词是“课程标准”“主题内容”“兴趣化”“情景化教学”“评价”和“信息技术”。教师立足体育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兴趣、方法、习惯和责任意志,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景,让评价可视化、游戏化,与任务驱动结合,促进学练效果。体育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朵拉来学本领”,分别设置了三个主要环节,“快乐任务”到“挑战任务”最后“去学寻找能量”,将学生兴趣与其生活化经验结合,该活动即凸显小学生主体地位,又调动了学生体育活动主动参与性,既让学生在一种良性的自我竞争意识中掌握技能。
  (二)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
  趣味化源于学生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身体协调,思考怎么样才能练得更好。如情景设置、游戏的设计、器材的运用、交通安全教育、学生练习效果等,从重难点把握、针对性设计练习手段、练习密度和强度等。体育教师在主教材和副教材的选配上要合理,充分考虑运动量和强度达到50%以上。一是重难点的确立要体现在核心技术上;二是体能、技能的运用;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体育教师一定要提高发现问题、看问题的能力。课堂的组织形式,尽可能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课堂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总之,体育趣味化教学一定要立足教材,从内容分析、内容选配、练习方法和手段、组织形式、课堂评价等方面提升教学有效性,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施展微德育的效果。
  例如,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结合兴趣化教学和笔者所在学校篮球特色项目,体育教师开展了主题为“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趣味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带领小学生初步学习行进间运球的基本动作,学会行进间按压球的位置及球的落点,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重点解决按压球的位置,难点是解决运球中球的落点。“运球和行进间运球”这节课是教师根据企鹅形象,以“小企鹅争做交通小达人”为主题,创设“小企鹅驾驶小篮球”的教学情境,利用游戏和比赛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练习篮球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地上的标线、交通标志进行行驶,引出遵守交通规则,提示安全的重要性,为教学过程的实施创设条件。在综合活动中,通过“小企鹅”趣味比赛,利用标志盘进行学练,巩固高低运球,提高球性,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并在比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努力拼搏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挑战性。
  (三)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
  在小学体育进行游戏化教学的几个原则:一是活动材料的游戏化。活动材料要新颖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生的适宜性发展服务。二是活动内容游戏化。通过情境创设,赋予活动内容一定的情节,使之更具有趣味性、自主性,让学生积极的情绪贯穿整个活动过程。三是教师语言游戏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参与到活动中去,适时评价和鼓励。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活动要设计丰富,教师尽量从生活化学练出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练氛围。作为体育教师要加深教材的学习,并形成完整的动作延续性。从一个正确的动作示范开始,通过对学生各年龄段动作形成与要求来详细分析单元计划,并能细化成学生易学易练的本领。
  例如,教师在执教一年级的《足球》和二年级的《小沙包掷远》。课堂上,从低年级兴趣化结合游戏化的教学出发,教师挖掘教材特点,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一年级的足球教学运用同伴合作、小组对抗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动作。二年级的投掷课以主题式、游戏化教学,运用有效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练效果都很好。再如学习《轻物投掷》内容时,教师进行了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好玩儿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并掌握运动技能”是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师带领学生热身运动,进行蛙泳、蝶泳、仰泳、自由泳......充分舒展了身体。之后体育教师把投掷和游戏教学有机结合,将生活中熟悉的游戏,如“打雪仗”“投壶”“飞飞机”“穿越封锁线”带到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尝试、学习投掷动作,一步一步深入,渗透教学内容,学生玩在其中、乐在其中。课后,综合组教师进行了研讨,游戏化教学方式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并让学生更加乐于参加锻炼。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紧扣小学体育兴趣化和生活化教学课改要求,结合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挖掘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练习手段,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培宁.刍议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及生活化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7).
  [2]李耀.教学生活化生活体育化——论小学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生活化的和谐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2012(8):158-159.
  [3]倪冬芳.立足课堂,优化设计——新时期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运动(12):134-135.

相关文档: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