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人,笔者认为这就是德育。德育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接受了德育的教育。
  关键词 德育;初中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4-0036-0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大众传媒的普及,现在的初中学生心智较为成熟,而且也非常敏感,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喜欢被教师说教。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那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悄无声息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的教育。笔者认为要做到这种不着痕迹地渗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掘课文内容与德育的契合点
  语文学科的讲授内容比较特别,它其实就是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内容各异,形式多样。古今中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几番推敲写就而成的。这些美文记录了祖国大好山川、革命豪情、人物典故等等,而且这些文字因其深刻的内涵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民族,教会了人们很多人生的哲理。如《最后一课》的小佛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课文通过对小佛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上课前后心情、态度的变化来展现他们的爱国之情。这种爱国之情是非常容易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所理解。学生们在反复阅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里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内涵,从而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黄河颂》中,作者通过对黄河的反复歌颂,来让人们领略到了祖国壮丽河山,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木兰诗》中那个代父从军的花木兰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人们要孝顺父母;《散步》中的一家四口三代人,“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这两个背影,虽然默默无声,但是却让涓涓细流淌进了学生的心里,让他们体会到了浓浓的深情和肩上的责任;《背影》中那个笨拙的父亲的身影永远留在了学生的心里,体会了什么是真正的父子情深;《斑羚飞渡》中悟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些短小精悍,而有意味深长的文章,并没有像道德卫士那样口口声声地说教,但是却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世界观,这些都是语文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学生并没有深刻地体会到浓厚的说教意味。
  二、优秀的课本剧策划
  中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而且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精力特别旺盛,让他们一节课40分钟总处于集中、紧张的学习状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灵活多变一点可能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课本剧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一出好的课本剧不仅需要优秀的改编,还需要有生动富有感染力和团结协助的演员,更重要的是组织、策划和协调的能力。学生在编写课本剧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写出优秀的剧本,这就让他们在无形中学会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道理,从而学会更好地去尊重他人,虚心求教。
  其次,好的课本剧能让观看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学到东西,留下思考的空间。学生往往选择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生动有趣、情节跌宕起伏的小故事,如安徒生的童话就是很好的素材。笔者在讲授《皇帝的新装》的时候,就让学生们在课后把这篇课文改编成一出课本剧,并在课堂上展示。小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当看到剧中的皇帝扮演者真的没有穿衣服(穿了小短裤)时捧腹大笑。在这大笑中,无形地告诉了学生一个信息,那就是愚昧无知、不听他人劝告、爱慕虚荣带来的往往是人们的鄙视和耻笑。以后,谁还敢这样做?那不得让人笑死了。教育的目的到达了,但是学生们却没有感觉到这是教师在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丑小鸭》中的丑小鸭经过了那么多的磨难和艰辛才成为美丽的白天鹅让学生们思考一个道理,那就是美丽和掌声要自己去争取的;《廉颇和蔺相如》中那个负荆请罪的廉颇和宽宏大量的蔺相如让学生们懂得了做人一定要知错能改,要宽容待人,要以大局为重,不能只为自己的一己私欲……凡此种种,不能枚举。只要能挑选好的课文,教育的目的就很容易达到。
  三、要重视作者简介
  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最重要的是写出了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才会有真情实感,作者往往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渗透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的心,从而使读者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作者的点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要利用作者的生平简介来让学生无形中受到德育的渗透。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作者都要详细地了解他的生平事迹,要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的进行选择,要选择一些学生们熟悉的,或者使感兴趣的人物来介绍。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的时候,笔者刻意地详细介绍了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从他富裕的童年,到家道中落,一边上学,一边照顾重病的父亲;从东渡日本学习现代医术以救国救民,到转变自己的思想,踏上以文救国的道路,最后写出了许多战斗的檄文,激励无数的热血青年。从鲁迅的身上学生们自然地学习到了他身上的精神闪光点——坚强,爱国,爱民;巴金也是一个值得介绍的人物,巴金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折磨,但是他依然坚持写作,到了晚年仍笔耕不缀,在他的身上,学到了要诚实、要说真话、要用于反思自己的错误。还有豁达乐观的苏轼,忧国忧民的陆放翁,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古往今来,这些优秀的作者就是一部书,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渗透
  语文课堂的外延是很大的,语文的教学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与语文课堂了,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与之相关的领域里。语文就是从生活中来的,教师平时也可以利用组织一些课外的语文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例如,八年级的暑假,笔者让同學们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一个小小的作品集。制作的过程是每个同学都参与在其中的,他们自己分工合作,安排好各种工作,有编辑、美工、撰稿人、策划、等等,每个同学在制作的过程中都学习到了怎样团结合作,怎样与别人沟通,怎样才能与人和谐相处;还有板报制作大赛,每个星期的黑板报由一个小组自己设计完成,完了,同学们自己对这个黑板报进行评分,学期中的时候做一个比赛,看谁的分数高谁就胜出。在这个比赛过程中,学生们为了拿到好的分数,绞尽脑汁各出奇谋,每个人都充满了热情和斗志。“你这个星期画得漂亮”“我下个星期画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很自然地就学到了有竞争才会有进步。语文课是很灵活的,生活处处都是语文,在语文的活动中也能渗透德育教育。
  教书育人,这是一个教师的重要使命。在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教师应该也要承担起教会学生做人的重任。不要认为德育教育就是班主任的工作,其实这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教师们应该好好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让他们在感受语文博大精深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孙迎福.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51.
  [2]蒙世雄.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41.

相关文档:
浅析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学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农村中学生计算思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