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对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探微

作者:读写算杂志社 字数:读写算杂志社

  摘 要经典是民族之魂,蕴涵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初中生是心灵纯粹、吸纳力强的年龄段,把意蕴深厚的语言文字诵读得滚瓜烂熟,融化到自己的精神生命里,这种学习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是提升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二是积累了多样化的写作素材;三是增强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经典诵读,使初中生感受到作品的情感韵味,领悟到经典著作的人文精神;鉴赏到古仁人的豪情壮志、积极乐观,培养初中生领悟文章主旨的能力。
  关键词经典诵读;核心素养;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8-0049-02
  悠悠古国,璀璨文明。我国丰富的文化精髓借由经典完整而隽永地保留下来,供后人学习和领悟。当代学者南怀瑾先生曾引用宋代大儒张载的话恰如其分地阐释了青少年诵读中华传统经典的意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其中“为往圣继绝学”一般理解为传承历代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的圣人的学术传统,这种传承不是照搬,而是有接纳、领悟和创新。经典诵读无疑能够“为往圣继绝学”,在继承中能够促进青少年多方面全面发展,尤为突出的便是语文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提高。
  诵读经典,是一个典型的积累过程,,让文字慢慢沉淀在最日常的诵读里,丝丝馨香,淡然于诵读的字里行间。评价初中的语文素养,那就要看他语文积淀的厚实程度。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独特人文气质、丰富文学品味的初中生,自然是语文素养极佳的,诵读经典是有效影响因素之一。
  一、提升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外古诗词和文言文阅读是初中学生的一大难点,尤其是对于一些古诗内容的把握、文言虚词的理解和文句整体的表达,难以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而经典诵读却为此提供了一条最佳途径。
  如果学生有了大量诵读经典的基础,在诵读其他作品时,就能够很容易与自己的“内在图式”建立联系。在教材学习中学过一次的字词句,立刻就让学生掌握,这对于还处于初中时代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是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反复接触和学习、积累沉淀和内化,对于这些文言词句的掌握就容易多了。
  长期诵读经典的熏陶下,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重要字词往往有着“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我”在文言文中经常表达为“吾”“余”“予”,帝王往往用“孤”,学生在了解这个之后,在文言文中遇到类似表达往往能判断出来。再如文言虚词“而”含义众多、容易混淆,但是多次诵读发现“而”基本就是表示并且、递进、承接、转折、因果。对于不熟悉的文言词句,在坚持诵读中,学生往往能够根据前后语境推测出来,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刻含义。所以,诵读经典能够更好地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二、积累多样化的写作素材
  在作文课上,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凝视黑板,冥思苦想,无话可说;有的微微摇头,面带窘色;有的手足无措,无从下笔。一节课往往用大半节课去思考,最后十几分钟才草草动笔。
  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写作无“源”可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包括读书和生活,读书的积累,是写作最初的基础,生活的本真,是写作最真的源头。写作困难的学生肚子里没有东西,对于生活的观察又不够,自然写作无“源”,思路就像断流的水,难以成行。另一方面,写作无“法”可寻。这法是写作的手法和能力的集中表现,不能合理的审题和立意,自然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合适的手法把这些写作素材组织成一篇合适的文章。写作是语文素养的最佳体现,中考高考中,写作都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分数的倾向也是写作在语文中重要地位的体现。
  我国经典作品文辞优美、思想意蕴丰厚、表达方式丰富,宛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硕大宝库。初中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含英咀华,吸收和内化经典作品的内容、语言、情感表达方式,使得自己的文章也越来越言约意丰、儒雅淡然。
  写作是初中生心灵的一抔黄土,最能真切反映学生的文字功底、审美水平和思想感情,这些反映的源泉便是阅读。初中生之所以遇到作文就面露难色,最重要原因在于阅读面过于狭窄和语文积累不足导致的。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观点说明读是写的基础。很多初中学生遇到写作抓耳挠腮,主要源于积累的素材過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等写作时再现想起来收集材料或者凭空捏造,自然很难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
  诵读经典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经典作品字字珠玑,诵之金声玉振,字词优美、内蕴丰富,如若积累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写作时自然水到渠成。诵读大量的经典不仅能够让初中生在写作时引用恰当而合适的语句,而且能够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功底,能够文思泉涌、得心应手的写作。
  大作家鲁迅出生于书香家庭,小时候就读于三味书屋,他家里有两只大书箱,从《十三经注疏》到《文史通义》,从《古文析义》到《经策统纂》,乃至《三国演义》和《封神榜》,这些鲁迅通通看过。在三味书屋求学期间,更是熟读了《论语》《孟子》《尔雅直音》等经书,这些经典的熏陶为鲁迅先生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巴金、老舍、郭沫若等作家也是背诵经典的高手,经典古籍为他们的写作之路提供了最初的积淀,让这些大文豪们能够用最恰当的遣词造句来组织语言,写出惊世之作。
  三、增强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是提高口语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诵读揣摩,增强初中生的语感
  语感是对言语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能力。这份敏锐和领悟是长时间的语言积累达成的。声音比文字符号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可感性,当嘴巴耳朵和眼睛三种器官同时协作活动时,最有助于形成语感。可见诵读便是实现语感的有效措施。
  诵读经典时学生眼睛注视着要读的内容,用嘴巴大声地朗读,同时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这样能够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逐字逐句地朗读、认真动脑的思考,自然培养了语言的敏锐性和领悟力,使语言文字的表达在头脑中出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妙效果。明代王守仁曾说:“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络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自日开矣”。可见熟读精思、口诵心惟的诵读方式是教育家们所提倡的,也是对学生有着深刻影响的。

相关文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科尔沁民歌特点及种类分析
软装设计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
质谱法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新疆防雷减灾工作行政执法思考